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网站 English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请输入搜索信息: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应急管理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院友工作 | 招生招聘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学院动态 — 正文

上一条:正学读书会 | 我院举办2025年第3期正学读书会 下一条:正学报告会 | 我院举办2025年第3期正学报告会

关闭

正学读书会 | 我院举办第113期正学读书会
 

2025年3月15日,我院在西学楼1308举办了第113期正学读书会(总第113期)。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4级社会保障研究生马玉娟、2024级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张鑫雨、2024级社会保障研究生王晓斌、2023级社会保障研究生王涛、2023级应用心理学研究生王睿蕾、2023级行政管理研究生蒋思琦、2023级行政管理研究生王源林、2023级行政管理研究生张丽娇、2023级社会保障研究生李龙林分别作为主讲人进行读书汇报,公共管理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张易知担任评议人,部分研究生旁听了此次报告会。


2023级行政管理专业

硕士研究生王源林

2023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王源林分享的书籍是曹锦清教授著作《黄河边的中国》。报告围绕作者简介、研究背景、思考感悟、学术反思四大板块系统阐述。首先,他对作者曹锦清先生作了简要介绍。其次,通过详述著作采用的"驻村调查法"与"深度访谈法",揭示了作者历时数月走访豫东乡村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实证研究路径。再次,他根据书籍内容以及个人思考,从村民自治、计划生育、合作组织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最后,他针对本书内容,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可能性路径。

张易知博士对其汇报内容做出点评。他对王源林同学的分享给予肯定,认为该书向我们展示了当代中原农村社会生活的全景实录,本书在当前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之下具有重要的现实观照价值。同时建议同学们在开展科研工作时也要注重联系实际,将学术研究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对接,真正推动理论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王源林同学进行汇报分享)


2024级信息资源管理专业

硕士研究生张鑫雨


2024级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张鑫雨分享的书籍是涂子沛的《第二大脑》,她分别从作者简介与写作思路概述、第二大脑:思考的快与慢、第二大脑的外化:档案、脑机协作将如何改变我的思考方式四个部分展开。她详细介绍了第二大脑所体现的思考特质,组建第二大脑的过程,第二大脑的内部构成。书中认为一个人一生所有的信息主要为四个大类:一是关于各个领域的知识,二是需要完成的项目,三是日志,即个人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记录,四是备忘信息;或划分为三大类:信息、知识、智慧,构建第二大脑无形中影响我们的思维特质,延伸了记忆能力,扩充了记忆容量,影响塑造着思维方式。除此之外,她还辨析了在建设第二大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误区和障碍,这恰是有效构建第二大脑的缘由。她还结合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反思第二大脑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反哺与赋能,张鑫雨还介绍了第二大脑所反映的“脑机协作”未来将如何改变思考方式,持续重塑认知时,突破认知演化的单一路径。

张易知博士对张鑫雨同学的汇报内容做出点评。他指出,张鑫雨同学分享框架清晰完整,内容解读深入浅出,专业结合自然贴切。从理论分析到专业联系,每一步都层层递进。尤其是把书中抽象的信息分类与DIKW模型结合起来,让复杂概念变得具体可感。书中提到的用知识管理工具整理信息、建立知识关联,既实用又有学术眼光。尤其是结尾讨论“技术如何改变人类思考方式”时,没有空谈未来,而是落脚到我们该如何主动适应变化,体现出较强的专业责任感。


(张鑫雨同学进行汇报分享)


2023级行政管理专业

硕士研究生张丽娇


2023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张丽娇分享的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首先分享者探讨了本书的主要内容:1、路德的天职观、加尔文教的预定论以及世俗禁欲主义。路德天职观其核心是:强调通过劳动获得的财富是人民得到拯救的最终手段也是人们的最高使命。上帝应许的唯一生活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并且路德在这里也拉平了世俗职业,使世俗职业获得了伦理基础,因此在这里体现了新教伦理和世俗经济活动的结合点。除此之外结合加尔文教的预定论中心是:能否成为上帝选民及如何获取恩宠?恩宠是内在的,不可改变的,上帝的意旨已经确定也就是选民已经确定,人们需要不断地劳动来荣耀上帝,确定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从而使现实生活与宗教信仰联系了起来。她还提出新教的禁欲主义的核心问题是:信徒要在世俗活动中实践禁欲主义。禁欲主义的节俭和财富的保值增值必然要导致资本的积累,并且禁欲主义使消费受到限制,有利于企业家扩大再生产。其次分析了理论的局限性,如文化决定论的理论局限性。最后,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乡村伦理指出本书的启示和实践运用,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原因。


(张丽娇同学进行汇报分享)


2024级行政管理专业

硕士研究生马玉娟


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马玉娟分享的书籍是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的经典著作《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她主要从作者简介、整体框架、内容概要和思考启示四个方面进行分享。她首先介绍了本书作者艾斯平-安德森的学术成就,他开创性地提出了“非商品化”理论和福利国家分类体系,为社会政策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随后,马玉娟梳理了全书的整体框架:第一编将西方国家福利模式划分为自由主义、社会合作-保守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三种类型,分析其制度差异;第二编聚焦福利国家对经济,尤其是就业领域的影响;第三编总结其与就业制度的关系,探讨对“后工业”发展多样性的解释。书中通过对三种福利模式的分析,揭示了其形成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最后,她结合中国当前的社会背景,提出中国应借鉴书中理念,构建多元、可持续的社会福利体系,以应对老龄化挑战。

张易知博士对马玉娟同学的汇报内容进行点评。他认为汇报内容清晰、结构合理,准确呈现了《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的核心观点,并且详细介绍了书中三种福利资本主义模式及其特点,使大家能够清晰地理解书中提出的理论框架和核心观点,非常具有学术价值。


(马玉娟同学进行汇报分享)


2023级社会保障专业

硕士研究生李龙林


2023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李龙林分享的书目是《社会救助在贫困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他主要从作者简介、主要内容、思想感悟三个方面展开讲述。首先,他简要介绍了该书的作者和学术背景,指出作者在社会救助领域的突出贡献,尤其是在贫困治理与社会保障系统的研究方面。李龙林同学还介绍了书籍的作者关信平和王秀杰教授,他们的著作在国内学术界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可。其次,李龙林同学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系统梳理了本书的四个核心部分内容,详细讲解了社会救助在贫困治理中的作用,包括社会救助政策的起源与发展、社会救助的核心机制、贫困治理中的执行困境、以及如何优化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其对贫困的治理效果。他特别强调了社会救助在实现贫困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公平中的重要性,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社会救助系统面临的挑战。最后,李龙林同学分享了他的思想感悟,提出:社会救助不仅仅是物质帮助,它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公平、公正的机制减少贫困的代际传递,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他认为,政策制定者在设计社会救助制度时,必须关注贫困的根源,结合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真正做到有针对性的扶贫工作。李龙林同学还建议,政策制定应更加注重街头官僚在执行过程中裁量权的行使,提升社会救助的效率与公平性,以更好地实现贫困治理的目标。

张易知博士对李龙林同学的分享进行了点评,指出李龙林同学的分享条理清晰,思维严谨,尤其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了社会救助在贫困治理中的多维度作用,体现了他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对实际问题的深刻理解。张博士进一步补充了《社会救助在贫困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一书的现实意义,强调了社会救助政策的优化不仅关乎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更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公平。张博士鼓励同学们结合我国的贫困治理现状,深入思考社会救助政策的创新与改进,探索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提高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


(李龙林同学进行汇报分享)


2023级应用心理专业

硕士研究生王睿蕾


2023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睿蕾汇报的是《客体关系入门(第二版)》,由吉尔·萨夫、大卫·萨夫撰写,是客体关系理论领域的经典入门书籍。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客体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临床应用,并结合案例解析,帮助读者理解早期关系对个体心理发展的深远影响。读书会上,主讲人对书中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深入解读和生动阐释。本书指出,客体关系理论从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中发展而来,经过克莱因、温尼科特、费尔贝恩等学者的贡献,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它强调早期人际关系对心理发展的核心作用,为心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客体关系理论为我们理解人际关系、情感模式以及心理困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进而构建更健康、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该理论在当代心理学中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也面临着文化局限性、实证支持不足等挑战。通过跨学科研究、文化适应性探索和临床应用创新,客体关系理论有望在未来继续发展,为理解人类心理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张易知博士做出评议,本书为大家深入了解客体关系理论、提升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宝贵的机会。相信通过阅读《客体关系入门(第二版)》以及参与类似的读书分享活动,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探索心灵迷宫,照亮关系真相,最终实现自我成长和幸福人生。


(王睿蕾同学进行汇报分享)


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

硕士研究生王晓斌


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王晓斌分享的书籍是郑功成的《中国社会保障变迁与评估》。分享内容主要包括简介、主要内容、批判与反思、实践运用。本书以历史的眼光来总结中国社会保障的发展进程,以客观的态度来评估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变革,以理性的思维来促进中国社会保障的持续发展。本书以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为研究对象,首次从历史纵深与政策评估的角度,对中国以往50年来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近20年的改革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评论,同时根据中国现阶段的形势与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发展建议。全书由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总体的变迁与评估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农村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女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评估,以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50多年来的重大事件索引、历史数据资料整理等组成,同时,王晓斌梳理了书籍结构,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由“国家—单位保障制”到“国家—社会保障制”的转变出发,阐述了制度转型的原因和时代背景,对两种制度模式进行评估,对社会保障各组成部分提出了发展建议,对制度变迁中的核心矛盾与局限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制度优化的方向性框架,以及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制度创新。张易知博士对王晓斌同学的汇报内容做出点评。他指出,汇报不仅能准确概论书籍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背景、变迁过程以及评估方法等方面,还通过条理清晰的阐述,深刻的把握了书籍中的核心观点。


(王晓斌同学进行汇报分享)


2023级社会保障专业

硕士研究生王涛


2023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王涛分享的书籍是杰伊·巴塔查里亚编写的《健康经济学》,主要从背景、内容、框架、启示四个方面介绍。在汇报中,王涛介绍了健康经济学的学科定位,运用经济学原理配置医疗资源。并提出由于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加强政府干预。书中运用经济学原理解读各类经济行为,以吸烟行为为例,吸烟者对当下吸烟行为的价值感估值比较高,而忽视了长期健康成本,导致吸烟行为持续存在,反映出健康行为背后复杂的经济决策机制。书中提出在健康生产函数模型中,健康投入包括许多因素,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人员,良好的环境以及人们的健康观念。书中的跨期决策模型提到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健康投入决策会影响未来的健康产出。最后提及目前的AI问诊会改变医疗市场的结构,让患者更加便捷地去获取服务,也加剧了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对用户隐私数据,要做好医疗数字服务监管。

张易知博士对王涛同学的汇报内容做出点评。他认为汇报逻辑清晰,充分展示了其对健康经济学的深入理解,准确讲述了健康经济学的概念、发展历史和经济学原理,如健康生产函数、健康需求的供给曲线等,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数据分析,展现了健康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力。


(王涛同学进行汇报分享)


蒋思琦


蒋思琦同学分享的《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以系统性、逻辑性和实践性为核心,全面展现了这一管理工具的理论精髓与应用价值。汇报开篇从作者背景切入,深入介绍了罗伯特·卡普兰与戴维·诺顿的学术成就与职业经历,凸显了两位学者在管理学领域的权威地位——卡普兰在哈佛商学院对战略执行与成本管理的深耕,诺顿通过毕马威研究项目对组织绩效的探索,共同奠定了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基石。随后,汇报通过对比传统业绩衡量体系的局限性,结合20世纪90年代毕马威“未来组织业绩衡量”研究项目的背景,生动还原了平衡计分卡的诞生过程。尤其是对模拟设备公司“企业计分卡”案例的引用,将理论落地于实践,揭示了平衡计分卡从雏形到成熟的演进逻辑,既体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又展现了管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生命力。在核心内容部分,汇报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大维度展开,通过目标、指标与作用的三维解析,精准提炼了平衡计分卡的核心优势,将企业战略分解为可量化、可追踪的行动路径。蒋思琦同学的汇报以清晰的逻辑脉络、详实的内容架构和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成功将抽象的管理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指南,既厘清了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内核,又通过背景溯源与框架拆解,展现了其在战略落地、绩效提升与组织变革中的广泛应用场景。


(蒋思琦同学进行汇报分享)


至此,此次报告会在几位硕士研究生同学的分享和张易知博士的点评中顺利结束。通过此次读书会通过精选书籍的阅读与讨论,不仅能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还能促进思想的碰撞与创新。读书会通过鼓励参与者积极交流,激发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它也是传承文化、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推动文化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undefined

(2025年第1期正学读书会海报)


“正学读书会”是我院为激励研究生扎根经典学术文献,夯实研究学理基础,培植学术研究定力,提高研究生查文献、读文献、学文献、品文献能力,助力学院人才培养与高质量发展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我院始终践行“以学术为志业、以公管为旨趣”的价值倡导,通过开展“正学”系列品牌学术活动,为全院师生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进一步提升学院学术涵养力与影响力。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邮箱:ggxy023@nwu.edu.cn 电话:029-88308093 登录
陕ICP备28765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