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网站 English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请输入搜索信息: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应急管理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院友工作 | 招生招聘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学院动态 — 正文

上一条:我院与社科处成功举办第四百一十九期“侯外庐”学术讲座 下一条:志愿之行,雷锋之魂 | 公共管理学院志愿者雷锋月风采展示

关闭

“侯外庐学术讲座”第四百一十三讲《新时代的中国社会保障》成功举办
 

2025年3月24日下午,西北大学社科处和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 “侯外庐学术讲座”第四百一十三讲在长安校区公共管理学院多媒体会议室成功举办。中国社会保险学会胡晓义会长受邀作了题为“新时代的中国社会保障”的学术报告。西北大学副校长张远军主持了本次讲座。


     

“侯外庐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张远军副校长向与会师生隆重介绍了胡晓义会长,并向胡会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同时,他也介绍了侯外庐学术讲座是我校传播学术思想,推动跨学科跨领域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我校社会保障学科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形成了养老保险与养老服务、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要的影响力,并期待胡晓义会长继续关心支持西北大学以及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帮助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

     

     

(张远军副校长发言)

     

讲座伊始,胡晓义会长指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着明显的变化,同时社会保障的问题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接着,他将话题集中在社会保障的伟大成就与基本经验,和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两方面。

      

    

(胡晓义会长发言)

    

首先,回顾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伟大成就包括:覆盖规模全球最大、体系功能基本完备、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基金规模持续扩大等。其中,在覆盖规模方面,我国既有覆盖10亿多量级的人口规模,也有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100%覆盖所有人的结构优势。在保障体系方面,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关于社会保护的基本项目对标,无一遗漏甚至有所超越。因此,我国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实现全面覆盖的国家,且其余实现全面覆盖的国家大多数是发达国家,这也就是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的具体表现。在保障水平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基本医保待遇享受人次、城乡低保标准等得到明显增长,亿万人民群众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化解了经济风险,得到了实惠,分享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各项社会保障项目基金规模的逐年积累也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能力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此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社会保障政策领域也开展了很多全国性的首创性的措施,如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结束“双轨制”;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制度公平可及性;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兜牢基本医保底线;发布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整体系统协调改革10年目标;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适应新就业形态需求;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均衡负担、分散风险;制定个人养老金政策并组织试点、完成多层次多支柱体系建构……以上举措是适应新环境的不断创新突破,解决了许多难题,也积累了社会保障的政策储备,形成了应对不同情境的政策工具箱。

     

      

其次,在回顾成就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即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建成功能齐备、保障水平逐年提高的社会保障体系,具体包括体制优势有厚度、人民至上有温度、前瞻远瞩有高度、改革创新有力度、把握分寸要适度等。其中,体制优势有厚度表现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推动社会保障事业行稳致远。2016年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在其第32届全球大会期间,将“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2014——2016)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表彰中国近年来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工作中取得的卓越成就。“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是对某一个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做出的非凡承诺和杰出成就的世界性认可。独立评审团意见指出,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凭借强有力的政治承诺和诸多重大管理创新,在社会保障扩面工作方面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就。人民至上有温度表现为坚持共同富裕,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党成立之初的纲领性文件,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动保险条例,再到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和修订,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百姓幸福安康的初心一刻未改,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念坚定不移。前瞻远瞩有高度表现为坚持制度引领,坚持目标导向,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改革创新有力度是指遵循公平正义基本原则,锐意改革,与时俱进,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前进。既有结构性改革,也有参量式调整;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坚持社会保障公平正义的基本属性。改革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和强大的动力。把握分寸要适度是指需要认清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接下来,思考分析了新时代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即依然存在的不足,面对的新问题,需要的新对策。第一个便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保领域的议题便是人们期盼更加可靠的社会保障,表现在对保障项目、待遇水平、服务品质都提出了新要求,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将持续高涨,社会保障体系将从主要解决“有没有”问题转向着重解决“好不好”问题。曾经,在1998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制度建立初期,我国实行了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确保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的“两个确保”措施,同时,为保证“两个确保”的实施,国家又提出与“两个确保”相衔接的“三条保障线”政策。当前,我们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下一步便需要重点关注“好”与“优”的问题。第二是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户分离现象长期存在,人口流动性强。在管理过程中,找寻流动个体的难度日益增加。由此对应社保领域的课题是,短期内需要确保社会保险关系顺畅转移接续,平衡地区之间的基金负担,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长期来看,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均衡发展、逐渐改变城乡二元制度结构。第三,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领取养老金人数的增加、领取年限的延长和老年阶段医疗费用支出的激增等现象的叠加,既考验着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制度的长期可持续性,同时又是面向长寿社会开发老年人力资本的重要机遇。第四,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目前,互联网平台等新业态从业人员规模日益庞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劳动关系、就业岗位、工作时间、工资收入等都不确定,具有非典型工资收入的特征,这也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表征。新业态从业人员是传统的以用人单位为载体的社会保险管理机制的覆盖盲区,需要对此进行政策及管理创新。第五,非常规风险。目前,在应对生老病残等常规性风险方面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也需要研判未来可能突发的重大社会经济风险,使社会保障既能抵御已可预见的生老病死伤残等常规风险,又能从容应对难以预料的非常规风险。总之,我们当前面临着不同类型的挑战,且彼此之间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错的,需要我们积极思考、积极应对,如果应对得当,也可以转化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加快发展的契机。

最后,提出了新时代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即围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并对每一个目标要求进行逐项解读。同时,他也衷心希望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能够为此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席恒教授发言)

     

最后,公共管理学院席恒教授对胡晓义会长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席老师提到,任何政策都是约束条件下的适应性选择,因此,政策的评价不能仅从理想状态出发,而是考虑各类政策落地的诸多困难并予以克服。研究政策既需要研究政策的目标,同时又要研究政策的各种约束条件。在与会师生热烈的掌声中,“侯外庐学术讲座”第四百一十三讲圆满落幕。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邮箱:ggxy023@nwu.edu.cn 电话:029-88308093 登录
陕ICP备28765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