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网站 English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请输入搜索信息: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应急管理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院友工作 | 招生招聘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学院动态 — 正文

上一条:正学读书会 | 我院举办2025年第17期正学读书会 下一条:朋辈教育 | 我院2023级各班开展“朋辈灯塔・前路有光”经验交流会

关闭

正学读书会 | 我院举办2025年第16期正学读书会
 

2025年6月29日,我院在线上举办了2025年第16期正学读书会。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何柳、贾华宇、姜冰、徐龙瀛张杰,2024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彭欣欣、李梦梦、孔妍、曹蓉、赵雅洁、张丽娇分别作为主讲人进行读书汇报,公共管理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张易知担任评议人,部分研究生旁听了此次报告会。

2024级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彭欣欣分享的书籍是杨雪冬的《地方治理的逻辑》,她从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核心观点与总结讨论四个部分展开汇报。该书以中国地方治理的复杂性与创新性为核心,系统阐释了地方政府在市场化、全球化背景下的行为逻辑与内在矛盾。作者指出,行政放权虽赋予地方自主性,但也强化了自利性,导致权责失衡与治理扭曲;而压力型体制在发挥提升执行效率等优势的同时,也催生了层层加码、程序化避责等弊端。书中还进一步探讨了地方政府创新的概念、影响条件、动力机制与制度化路径,强调国际因素必须通过合法化机制才能在中国地方治理与创新中发挥作用,并认为推动地方政府创新的制度化创新者和上级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最为关键。这一研究为理解中国治理现代化中的央地关系、制度优势与局限提供了重要视角,启示未来改革需完善民主参与机制,推动“对上级负责”与“对公民负责”的双重责任融合。最后,汇报人还将书中的关键点聚焦于具体的问题,以供深入探索与研究。

张易知博士对汇报内容做出点评。一方面,他充分肯定汇报同学对原著理论框架的精准提炼,尤其是其构建的“自主性-自利性-压力型体制”三重分析框架深刻揭示了地方治理的内在逻辑。汇报清晰阐述了压力型体制等概念,并精准指出制度规范难以遏制自利冲动的深层原因以及压力型体制的双重效应。关于政府创新的讨论尤为亮点,不仅区分了制度、机制与技术创新的差异,还结合案例分析了国际因素合法化与扩散路径,体现了对制度优势与局限的辩证思考。建议可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技术赋能优化压力型体制,使分析更具前瞻性。

         

          

(彭欣欣同学进行分享)


2023级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何柳分享的数目为周黎安的《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她从书籍信息、研究背景、地方政府的独特地位、地方政府激励与政府治理、中国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解释等方面展开汇报。首先,她阐明研究背景与逻辑结构:该书立足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独特现象,提出核心问题——中国地方政府的高效动力从何而来?其分析框架以纵向制度演进与横向机制联动(政治锦标赛、行政发包制、属地管理的三元互动)展开。其次,深入剖析内容观点与治理逻辑,聚焦四大制度维度:一是财政收支自主性赋予地方“发展型财政”动力;二是政治锦标赛模式将官员晋升与GDP增长强绑定;三是行政发包制下央地间的权力承包关系保障地方灵活性;四是属地管理原则明确“谁辖区谁负责”的责任边界,强调制度设计与现实治理的不可分离性。最后,她提炼出关键启示与批判反思:一方面主张区分“历史阶段性成效”与“时代发展新要求”,提出以制为鉴优化考核体系;另一方面指出著作局限——理论过度聚焦经济高增长期,对可持续性挑战的阐释不足。

张易知博士对何柳的分享进行了点评,作为研究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经典文献,该书通过 “行政发包制”“政治锦标赛”等原创理论框架,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政策执行中的核心动力机制。对本书背景的梳理和逻辑结构的提炼,精准把握了作者解构中国治理模式的独特视角,为理解央地关系、官员激励等深层问题提供了关键钥匙。

        

       

(何柳同学进行分享)


2023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贾华宇分享的书籍是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她首先对作者进行了介绍,阐述了雅各布斯作为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的学术地位与社会影响。接着,她从城市特性、城市多样化的条件、衰退与更新的势力以及不同策略等四个方面对本书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在讲解城市特性时,她以北京背街小巷治理为例,生动阐释了“街道的眼睛”对城市安全和社区归属感的重要作用。在探讨城市多样化的条件时,她详细分析了功能混合、小街区、不同年代建筑共存和人口密度四大要素对城市活力的促进作用。在衰退与更新的势力部分,她对比了玉林路和广州恩宁路的不同改造路径,深入剖析了城市更新中应关注居民权益和文化延续的重要性。最后,她从公共管理角度提出了城市治理应关注生活协商、鼓励地方分权等策略,并分享了个人对城市治理的深刻感悟。 

张易知博士对贾华宇的汇报进行点评。他肯定了贾华宇同学敏锐地捕捉到雅各布斯对传统城市规划和公共治理模式的批判精髓,强调治理应基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区互动,而非单纯的制度规划。并强调了作为公共管理者和公共管理研究者,要尊重地方性知识,增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从管理者向组织者、连接者、守护者转变的重要性。最后他认为本书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对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贾华宇同学进行分享)


2023级硕士研究生姜冰分享的书籍是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的《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她从核心理论框架到解释政治体系的三层次功能、政治文化与结构分化以及到最后的延申与思考,能够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批判性分析,展现了扎实的文本理解能力与初步的学术思维,但在跨案例系统性比较、方法论反思及前沿争议关联上尚有深化空间,建议进一步聚焦研究问题、强化理论对话以提升分析的原创性。  

张易知博士对汇报做出点评,首先对姜冰同学此次报告对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的体系、过程与政策三维模型进行了清晰梳理,能够紧扣“结构功能主义”方法论,阐明政治体系的文化输入、过程转换与政策输出逻辑,并尝试结合案例如欧美福利政策差异说明理论适用性,展现了较强的文献整合与逻辑表达能力。尤其在解释“政治社会化”与“利益表达”机制时,能联系当代社交媒体等新变量,体现了学科思维的延展性。但博士指出汇报仍有可优化之处:其一,对理论局限性的反思不足,如结构功能主义在解释非西方政治体系如非洲部落政治或东亚威权模式时的适用性争议未充分探讨;其二,案例比较稍显表层,未深入挖掘不同政体下“过程”环节的差异性机制如民主与威权国家的利益聚合方式。建议后续研究可选取某一政策领域,运用书中框架设计小型跨国比较,同时引入批判性文献以增强理论对话。

          

          

(姜冰同学进行分享)


2023级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徐龙瀛分享了孔飞力教授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这本书。书中对乾隆皇帝、官僚集团与底层民众三方在危机中的困境、恐惧与博弈的刻画尤为深刻:皇帝深陷合法性焦虑与权力猜忌,官僚在自保与交差间虚与委蛇,民众则借机释放社会压力或攫取卑微权力。这场看似荒诞的恐慌,实则暴露了专制制度的内在缺陷、信息沟通的梗阻以及社会信任的脆弱。孔飞力不仅还原了历史真相,更提供了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与权力运作的绝佳范本,其深刻洞见跨越时空,对理解任何时代的集体恐慌与权力运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张易知博士她的汇报给予肯定,展现了其学术功底和历史洞察力。他认为《叫魂》绝非仅述奇案,实为孔飞力教授破译“盛世”密码之钥。其贡献在于:精湛剖析社会恐慌如何被权力结构利用与形塑,犀利揭示了专制制度下皇帝焦虑、官僚惰性与民间戾气的共振机制。 书中对信息传递阻滞、信任崩塌及权力猜忌的深刻洞察,成为解构传统中国政治社会运作的经典范式,对理解非理性恐慌与权威治理极具启发性,超越了单纯历史叙事,达到了卓越的理论高度。

           

          

(徐龙瀛同学进行分享)

2023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张杰同学分享的书籍是陆铭教授的《向心城市:迈向未来的活力、宜居与和谐》。她以“活力-宜居-和谐”为逻辑框架展开论述,先提出了“向心城市”的内涵以及形成的原因,再从活力方面论述了城市发展的向心力,有向心力就有离心力,进而剖析了城市离心力,如拥堵、污染等大城市的通病,并给出了政策建议,最后结合城市发展何以和谐,分析了市场、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的路径,进一步强调城乡应平衡发展的目标。

张易知博士对张杰同学的汇报内容做出点评。他认为张杰同学汇报内容结构清晰,以“活力-宜居-和谐”展示书中内容,逻辑严谨,能够准确提炼书中的核心观点如“向心城市”理论及其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启示;同时,该同学汇报语言简洁流畅,同时结合生动案例(如书中提到的具体城市模型或数据)增强了各个观点的说服力。但也应进一步深度挖掘城市向心发展的动力机制、集聚效应与资源配置的关系等,从而推动书中理论在中国语境下的适应性发展与创新突破。

         

         

(张杰同学进行分享)


2024级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李梦梦分享的书目是李普曼的《舆论》。她从作者介绍与写作背景、总体框架与核心观点、反思与感悟三个方面展开分享。首先,她简要介绍该书作者沃尔特·李普曼,强调他在传播学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其后,她使用思维导图对本书框架进行清晰呈现,包括人们认识世界的局限、被操纵的舆论和舆论困境的对策三个方面,着重谈到了“拟态环境”与“刻板印象”两大核心概念,揭示了舆论形成的本质,其对当代社交媒体、信息茧房等现象寓言式分析,具有跨越百年的生命力。李梦梦同学在分享的最后谈到了自己的反思与感悟。她相信,《舆论》这本书能直指当代舆论的核心困境,但我们仍能通过提升媒介素养来穿透信息迷雾。

张易知博士对李梦梦同学的汇报内容进行点评。他指出《舆论》这本书是一本具有思想锐度和现实意义的书,其中的众多理论值得我们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学习和借鉴。同时,他认为通过对这本书中舆论机制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舆论现象,他鼓励大家去认识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并主动刺破信息茧房。

         

        

(李梦梦同学进行分享)


2024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孔妍的分享书目为乔治·弗雷德里克森的《公共行政的精神》,她从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全书框架、核心观点、评价反思和现实启示这六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全书的逻辑主线和主要观点。首先,孔妍同学分析了作者对“公共性”的多维重构,分析了五种不同观点下公共的意涵及不足。其次她阐述了弗雷德里克森的复合公平观,并分析了社会公平所具有的优先性价值。再次,她分析了公共行政者作为“代表性公民”的伦理责任。最后,她总结了本书所具有的重要学术价值,同时对于书中的部分观点提出了反思。

张易知博士对孔妍同学的分享进行了点评。他认为孔妍同学以专业视角系统解读了《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的核心内容。分析内容紧扣本书的主线:公共性、社会公平与民主精神,深入剖析了书中对“公共性”概念的思辨,总结了书中关于社会公平作为公共行政核心价值的论述,并对公共行政的民主精神和公共管理者的价值追求进行了阐述。最后,孔妍同学对本书的理论贡献做出了总结,同时也结合书中理论与时代特征提出了现实启示。总体而言,这是一次内容丰富的学术汇报。

             


(孔妍同学进行分享)


2024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曹蓉分享《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该书是由塞缪尔·亨廷顿所著。她从作者简介、内容框架、内容分享、读书思考四个方面进行分享。她提到亨廷顿是美国20世纪后半叶著名的政治学家、国际政治理论家、以提出“文明冲突论”闻名。该书写作背景为苏联解体,冷战体系终结时期。核心探讨后冷战时代,世界秩序向何处去?什么样的冲突将主导全球政治?她将该书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讲解。“我们”是谁强调文化认同、谁强谁弱展现文明力量的对比、谁是“我们”的朋友体现以文明为基础的秩序正在形成、谁是“我们”的朋友阐释文明的分裂线和分裂地带、“我们”该走向何处表明西方文明的出路和战略。最后,她提出自己的读书思考。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焦虑的具体体现。面对如此情景,我国也只能在保证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预判两国未来的关系走向,随时应对可能面临的挑战。    

张易知博士对曹蓉同学的分享进行点评,他认为该书以文明为出发点,基于文明分析冲突的来源,并提到后冷战时代西方文明正在走向衰弱的现象,由此提出西方文明面对其他文明崛起需要采取的策略等。他指出该书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对于该书的分享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曹蓉同学进行分享)


2024级硕士研究生赵雅洁分享的书籍是乔万尼·萨托利的《民主新论》。首先,她对作者以及书籍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民主新论》是当代民主理论的代表人物萨托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上卷“当代论争”与下卷“古典问题”,上卷梳理了当代较为重要的诸种民主理论,下卷界分了西方古代民主与近现代民主的内涵与差异。萨托利认为现代民主只能是一种“被统治的民主”,民主精义的关键在于有效制约事实上在政治统治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少数”。其次,她对本书各章内容进行了介绍,通过对当代与古典民主理论的梳理,萨托利指出走出意识形态贫困需回归古典政治哲学的传统,平衡理想与现实、守护自由主义的宪政内核。最后,她阐述了本书对纵向民主模式的启示,即营造良好舆论、拓宽参与渠道、完善制度设计。

张易知博士对赵雅洁同学的汇报内容做出点评。他首先肯定了赵雅洁同学的汇报逻辑清晰、内容充实,体现了对民主本质的辩证把握,接着指出萨托利自由主义民主思想在当代仍具有启发价值,后续可深入挖掘其对当代治理的意义与价值。

             

          

(赵雅洁同学进行分享)


2023级硕士张丽娇分享的书籍是洛克的《政府论》,主要分享的是此书以洛克的政治哲学为核心,系统梳理了《政府论》中财产权与国家治理的理论逻辑及其现实意义。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背景与使命,洛克理论诞生于英国光荣革命后,旨在批判“君权神授”,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争取权利,构建议会主权下的有限政府。二是国家起源,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契约,强调财产权的劳动起源与占有限度。三是政府权力边界,政治权力以保护财产为核心,政府职能需有限且服务公众福利,反对专制。四是分权与法治,立法权为最高权力,法律需公开稳定;分权均服务于财产保护。五是阶级属性,理论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公众”范围具有历史局限性。五是现代启示,倡导服务型政府、法治国家、公民参与监督。

张易知博士对张丽娇同学的汇报做出评价,认为其逻辑清晰,从理论背景到现实启示层层递进,紧扣“财产保护”主线,结构严谨。从国家起源、政府权力边界、立法权和分权理论、财产论本质和阶级属性和对现代国家治理启示来分别论述《政府论》背后蕴藏的财产论。

          

           

(张丽娇同学进行分享)


在读书会的最后,张易知博士进行了总结并肯定了大家的分享内容和求知精神,并且向同学们提出如下期许。

张易知博士希望同学们要树立批判思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应该多对专业经典文献进行研读,思考经典对现实的意义,探讨中国情境下的西方概念。鼓励大家多走多看、多实践,要善于思考和主动思辨,带着问题和兴趣去读书;还要对问题要有自身的观点,结合自己现有的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比较研究等,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学术思维。

至此,此次报告会在几位硕士研究生同学的分享和张易知博士的点评中顺利结束。通过此次读书会不仅能够扩展同学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创新思维、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更能够促进不同专业间的学术碰撞与交流,提升同学们的学术思维水平。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邮箱:ggxy023@nwu.edu.cn 电话:029-88308093 登录
陕ICP备28765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