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农村劳动力人口的行为决策特征,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9月29日至10月4日,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见微知著,助力振兴”调研团深入咸阳、渭南多个村庄,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农村劳动力人口行为决策特征及其进一步改善家庭生活的内生动力政策干预”等主题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探索农村发展新模式,探寻乡村振兴新思路。此次调研由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农村劳动力相对贫困人口的行为决策特征及干预研究》(19XSH019)资助。
一、探索农村发展新模式,寻求乡村振兴新思路
1、泾阳县岳家村:“三变”改革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首站,调研团成员来到了泾阳县岳家村,与村党支部冯书记、驻村申书记及部分村民进行了深度访谈。在访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为实现乡村振兴,岳家村依托本土特色,探索出了“三变”改革模式,以土地、资金以及劳动力入股的形式,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申书记特别指出:“通过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不仅让他们掌握了专业知识与技能,增加其就业机会,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2、富平县桥西村:“干柿业,发羊财”,发展优势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10月1日-2日,调研团成员来到了富平县桥西村,与桥西村驻村王书记展开了深入交流。王书记向调研团成员详细介绍了该村“巩固奶山羊产业、扩大柿子规模、推广优质花椒、提高葡萄管理水平”的四大产业格局,阐释了村民增收致富新途径。在调研过程中,随处可见的奶山羊使调研团成员切身感受到羊奶产业已然成为桥西村的优势产业。此外,调研团队就如何激发村民改善家庭生活的内生动力与王书记展开了深入交流,他认为应充分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其主动发展、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
3、临渭区武赵村:“小小冬枣”赋能乡村振兴,构建美丽乡村
10月3日-4日,调研团成员来到了临渭区官道镇,与官道镇政府干部及官道镇武赵村党支部书记展开了深入交流。据武赵村刘书记介绍,武赵村把坚持发展好冬枣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该产业已成为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成为枣农的摇钱树、“金蛋蛋”。随后,调研团队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走访了该镇武赵村、大什村,切实考察了该村劳动力人口的行为决策特征及其改善家庭生活的内生动力的状况,深度感受了该村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
二、缅怀革命先辈,弘扬爱国精神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青年学子爱国主义情怀。10月1日当天,调研团成员专程参观了习仲勋纪念馆。通过参观学习,调研团成员了解了习仲勋同志光辉的革命历程,正如老夫人齐心敬录的习仲勋语“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诠释了习仲勋同志的一生。调研团成员无不被习老等老一辈革命家所感动,心灵和思想得到了洗礼和升华。调研团成员纷纷表示一定要牢记历史,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先辈的革命精神,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三、调研感悟
脚上沾满泥土,心中才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6天虽短,收获颇多。通过本次调研,深入乡村实际生活,用眼看,用脚走,用心体会,见微知著,真正了解了农村的发展现状,丰富了自身的实践经历,启发了我们对“真问题”的思考,坚定了我们走进乡村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想信念。同时,我们也深入体会到了脱贫攻坚胜利的来之不易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调研团成员纷纷表示,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争取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