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资力量雄厚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师资力量雄厚,12人师资团队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其中有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1人,陕西省三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1人,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1人,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首席专家1人,西北大学仲英学者1人,西北大学“青年学术英才”1人。1人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1人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2人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1人为陕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1人入选民政部养老服务专家库,1人入选陕西省省委督查人才库,2人入选陕西省养老服务专家库,2人入选陕西省老龄委专家库,2人入选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

二、专业介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与社会学等学科知识背景、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通晓中外劳动和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进展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本专业围绕社会保障基础理论、制度政策、管理服务等问题,以科研基地和科研团队为抓手创新本科生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挂靠有民政部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合作单位,中国老龄协会全国老龄科研基地,陕西省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形成了以科研基地和科研团队驱动育人的人才培养特色。2001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首次招生本科生,并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专业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博士后流动站获批;2020年,专业进入陕西省“一流专业”;2021年,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三、人才培养
西北大学社会保障专业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公共服务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宗旨,以中国西部地区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问题为突破点,着力打造社会保障教学、学习和研究的联合体。本专业联系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众多高层次实习基地,设计并践行“2244”实践教学模式和德教研习协同育人体糸,引导、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目前,社会保障专业拥有齐全的本、硕、博多层次教育体系,被誉为社会保障教学和研究的“西北重镇”。

四、就业情况
2001-2024年间,本专业已毕业20届本科生,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左右。其中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高等学府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学生比例高达30%。就业去向主要集中于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国有和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
五、学术交流
本专业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经常选派教师出国进行学术访问。目前已与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多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关系。多名老师先后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学。本专业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岸四地社会福利讨论会、两岸四地养老保险讨论会、第九届东亚社会保障模式研讨会、第五届全国社会保障青年学者论坛”等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