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下午16时,西北大学社科处和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第419讲“侯外庐学术讲座”在西学楼13层多媒体会议室成功举办。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现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中国行政管理》编委会主任的李宝荣先生受邀进行了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公共服务发展战略与理论创新”为题的学术报告。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雷晓康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雷晓康教授代表学院对李宝荣会长的莅临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李宝荣会长发言)
讲座伊始,李宝荣会长对我院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给予充分肯定,赞扬了我院在学术研究、学生发展、学科分支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绩。随后,李宝荣会长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服务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引,指出我们党经十余年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集完善顶层设计、分类推进公共服务、完善财政保障机制、供给模式改革创新的四位一体的公共服务制度化战略路径。接着以“公共服务理论体系创新”为支点,从五个方面讲解新时代公共服务战略路径与理论谱系何为和何以可为问题。
首先,李宝荣会长指出公共服务的内涵与外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发生着变化,目前我国面对战略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时代命题,公共服务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需要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强调要融入共同富裕的伟大蓝图,同时强化科技、生态、旅游、公共安全等要素对公共文化赋能的新型研究,更要注重揭示公共服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刻意义。
其次,李宝荣会长认为,新时代命题下,发展公共服务需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供给作为基础保障,而“人民性”是衡量制度现代性的重要原则,因此公共服务的政策设计和标准体系需要纳入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不仅如此,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动的背景下,要积极构建均等化、均衡性、可及性等的话语体系,通过概念辨析及作用机制的探索找准公共服务政策的施力点。
而后,李宝荣会长提到评估和监管体系是公共服务制度落地实施和长效执行的有力保障。针对评估,我们不仅要看到公共服务研究面之宽、领域之广,还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对现有评估指标体系做“已然”与“未然”的考量,从而提出“新指标”。除采用多种工具评估公共服务政策实施效果外,相对应的还要形塑公共服务的全过程监管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监管、以何监管、监管什么和如何改进等内容,形成问题闭环。
随后,李宝荣会长围绕精准化、智能化、透明化为我们介绍数字技术重塑公共服务体系的赋能作用。指出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数字技术重塑公共服务体系的多元作用机制矩阵,以及在打破部门藩篱、规范公私合作、扩大公共参与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与作用路径,但也应培养“数字公平”的价值取向,不可忽视数字“负能”的数字鸿沟和信息安全等痛点难点。
最后,李宝荣会长指出,公共服务及其理论研究既要关照中国实际,也要开门做比较,通过深入的比较研究取他国之长以补自身之短。尤其是其他国家的公共服务供给在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分担、权责边界的特色治理方式,要基于交流互鉴提出带有中国立场、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在李宝荣会长的主题讲授结束后,我院院长雷晓康教授结合学院课程建设和科研发展现状对讲座内容做细致的分析和解读。他指出,李宝荣会长的演讲为我们带来了对中国式现代化下公共服务制度逻辑的形成与演变,以及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的理论创新与战略路径。通过对新型公共服务发展内涵及理论等议题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前沿理念,还可以为公共服务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大家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李会长精彩讲座的感谢,“候外庐学术讲座”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