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我院在西学楼北1310举办了2025年第9期正学读书会。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4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石雨格、2024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陈莹、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胡隆慧、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田淼淼、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马红娟、2023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苏俊彬、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宇航、2024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袁慧、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宇卉分别作为主讲人进行读书汇报,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贺晓迎担任评议人,部分研究生旁听了此次报告会。
壹 2024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石雨格
2024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石雨格分享的书籍是兰小欢的《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她从基本简介、主要内容、关键议题分析以及思考感悟四个部分展开。首先介绍了该书聚焦中国改革开放后政府与经济的互动机制,结合制度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视角进行研究和分析。其次,阐述了四大关键议题。分税制改革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博弈的转折点,这一改革既推动了城市化与基建扩张,也为地方债务风险埋下伏笔。土地资本化是经济增长引擎与债务隐患,土地价格依赖持续增长预期,一旦经济放缓或地价下跌,巨额债务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或补贴扶持重点产业,需基于国内市场规模和退出机制:一方面,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可支撑规模经济;另一方面,政策需设置补贴递减机制,避免保护低效企业,同时保持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本质。最后,通过分析高房价背后的供需逻辑,阐明中国政府的“生产型”角色在特定阶段推动了高速增长,但其对债务和资源的路径依赖也暴露局限性。如何平衡“增长优先”与“风险管控”、协调中央与地方利益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挑战。
贺晓迎博士对石雨格同学的汇报内容做出点评。她认为石雨格同学思路清晰,内容丰富,从宏观层面详细讲解了我国的财税制度,微观层面详细讲解了我国的房地产问题,并且都有现实案例作为支撑,同时有个人的思考,其汇报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于我国政府经济与发展的逻辑认识,也激发了更多思考。

(2024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石雨格分享)
贰 2024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陈莹
2024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陈莹分享的书籍是珍妮特·V·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她在读书报告中系统梳理了美国行政学家登哈特夫妇的新公共服务理论。首先她从作者入手,介绍了罗伯特・登哈特作为宪政主义者,重视理论与实务结合,反对新公共管理的过度工具化倾向,其妻珍妮特在组织理论领域的研究亦与其形成学术呼应,二人合著的《新公共服务》等著作成为该理论的重要载体。其次,她通过 “老公共行政 — 新公共管理 — 新公共服务” 的对比框架,清晰呈现了理论范式的演进。老公共行政秉持政治行政二分法,依赖科层制与规则实现效率;新公共管理引入企业管理技术,强调结果导向与市场竞争;而新公共服务则以公民为核心,提出七大核心理念,如 “服务公民而非顾客”“追求公共利益”“服务而非掌舵” 等,主张通过民主协作、责任多元性重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凸显公共行政的宪政价值与伦理责任。
贺晓迎博士对陈莹同学的汇报内容做出点评。她认为陈莹同学指出了新公共服务在公民参与机制设计、市场机制兼容性及跨文化适应性上的局限,认为其理想化倾向需在实践中与效率诉求、制度情境相平衡。最后,联系我国公共服务改革,强调该理论对重塑 “公民为本” 服务意识的启示,呼应了当下基层治理中对多元参与、公共责任的重视。

(2024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陈莹分享)
叁 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胡隆慧
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胡隆慧分享的书籍是彭华民《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她从书籍核心主题与结构、核心理论脉络与观点总结、批判性思考与启示以及对中国社会保障的借鉴意义四个方面进行分享。探讨四大议题:一是福利国家从“国家主导”向“多元协作”的转型路径;二是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与后现代福利理论的范式博弈;三是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福利自主权的冲击及超国家治理的探索;四是倡导以“差异正义”和“社会质量”为核心的政策设计,回应多元社会需求。该书结合欧盟跨国协调机制、英美“工作福利制”等案例,揭示市场化和全球化改革中的矛盾。本书为我们更好的理解西方社会福利提供了路径,对于我们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的启示有很重要的意义。
贺晓迎博士对胡隆慧同学的汇报内容做出点评。一方面,她对该同学的汇报做出肯定,认为该同学思路清晰,内容丰富。另一方面,她认为该同学内容中对于彭华明教授关于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的梳理清楚明晰,有利于加深同学们对书中理论逻辑认识,加深了更多的思考。

(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胡隆慧分享)
肆 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田淼淼
2024级行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田淼淼分享的书籍是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该同学详细介绍了作者艾斯平·安德森在社会政策研究领域的深厚造诣,点明该书作为福利国家理论研究经典著作的重要地位。在阐述选题缘由时,田淼淼同学从理论创新、历史解释力、学科融合三个维度展开,指出书中以“去商品化”为核心的福利体制类型学,打破传统研究范式;对欧美国家福利体制形成的溯源剖析,展现强大的历史解释力;跨学科研究方法更为社会保障研究提供全新路径。随后,田淼淼同学系统梳理书籍核心内容。以劳动力去商品化程度为标尺,结合美、德、瑞等典型国家案例,深入阐释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三种福利体制的特征差异,并从政治、历史、经济多视角剖析福利体制形成机制。在理论价值与局限探讨中,汇报既肯定其类型学构建、本质洞察等理论贡献,也客观指出地域覆盖局限、动态分析不足等问题。最后,田淼淼同学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在比较研究、责任平衡、理论本土化等方面的启示。
贺晓迎博士对田淼淼同学的汇报内容做出点评。她认为其逻辑严谨、论证详实,系统梳理了福利国家研究的核心理论框架,并通过案例对比清晰呈现不同福利体制的特征与成因。整体汇报详实,有利于加强其他同学对这本书的深入理解。

(2024级行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田淼淼分享)
伍 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马红娟
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马红娟分享的书籍是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她从书籍简介、主要内容、批判与反思、对我国的启示四个方面展开。首先介绍了本书作者写作此书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其次对本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书中的第一部分,作者从宏观经济的视角将社会保障制度看作一个体制,根据“去商品化”等核心概念将西方福利国家的福利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即保守主义福利国家体制、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体制和自由主义福利国家体制。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福利国家对于经济的影响,考察了福利国家与就业相关联的三个方面。第三部分为结论,主要总结了后工业结构中的福利国家体制。最后马红娟同学也提到了本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启示。
贺晓迎博士对马红娟同学的汇报内容做出点评。她对该同学的汇报表示了肯定,认为其逻辑清晰,内容全面,该同学不仅对书籍的写作背景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作者提出的三种不同的福利国家体制进行了总结和比较,最后该同学对书籍有自己的思考和启示。

(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马红娟分享)
陆 2023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苏俊彬
2023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苏俊彬分享的书籍是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他首先简要介绍了作者安德森在社会政策、福利国家研究以及劳动市场等领域的广泛影响力。随后,他深入剖析了该书的写作逻辑、研究方法和核心内容。他指出安德森将福利国家分为三种模式:自由主义模式、社会合作-保守主义模式和社会民主主义模式,分别以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欧洲大陆国家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为代表。安德森通过“去商品化”和“社会分层化”两个概念,为理解福利制度如何塑造社会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他还对安德森的理论进行了批判性思考,指出了其在福利国家之外的地区的局限性。他认为,尽管存在争议,安德森的三分法仍然是理解不同福利国家模式优缺点的重要工具,对于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贺晓迎博士对苏俊彬同学的汇报内容做出点评。她强调了其在内容介绍、批判反思等方面的详细阐述。贺博士指出,苏俊彬同学分析了这本书的开创性,是因为它不仅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还通过比较研究、历史互动分析等方法对美国、德国等国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他也从政策治理和发展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对这本书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解读。

(2023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苏俊彬分享)
柒 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宇航
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宇航分享的书籍是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汇报中,他从背景、核心内容、贡献与不足、案例及启示四方面展开。他首先剖析传统发展观以GDP为核心的局限性,由此引出森“发展即自由扩展”的核心理念,强调自由不仅是推动发展的手段,更是发展的终极目的,涵盖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等工具性自由,最终指向人们实质享有“有价值生活”的实质自由。在核心内容阐释中,他系统梳理不同工具性自由的内涵,深入解读其相互促进关系——如政治自由保障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为经济与社会机会的公平配置提供制度基础;经济机会的扩展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增加人们的选择空间。谈及理论贡献与不足时,他指出,森突破单一经济指标框架,将制度、文化等要素纳入发展分析,构建起多维理论体系,但在自由的量化评估标准及多元文化语境的普适性应用上仍存挑战,为后续研究留下拓展空间。
贺晓迎博士对王宇航同学的汇报内容做出点评。她认为其框架清晰完整,汇报对内容部分的阐述深入且有条理,既展现了对“自由与发展相互促进”逻辑的深刻理解,又通过案例体现了理论的现实解释力,不仅深化了对书籍内容的认知,也为后续探讨提供了有益思路。

(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宇航分享)
捌 2024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袁慧
2024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袁慧分享的书籍是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她首先简要介绍了一下作者的详细背景故事,阿马蒂亚・森,作为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学界素有 “经济学良心的肩负者”“穷人的经济学家” 的美誉。其次详细阐述了《以自由看待发展》的核心观点。传统发展观往往聚焦于经济增长指标,而森则创新性地提出,发展的核心是扩展人们的真实自由。自由具有建构性和手段性双重作用,既是社会福利的核心标准,本身就是发展的目的,又能作为促进发展的重要工具。他通过大量统计学数据表明,政治权利能够唤起人们对普遍性需要的关注并要求恰当的公共行动,也能够对政府发挥激励作用。公开的讨论和批评对满足经济需要起着建设性作用。最后在社会机会方面,教育和医疗的普及能显著提升人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在贫困研究方面,森的理论同样带来全新视角:他突破了权利分析方法的局限,将研究视角转向实质自由视角下的可行能力剥夺。传统以GDP、GNP衡量生活水准,用收入衡量贫困的方式存在诸多争议,而森强调以功能活动和可行能力作为生活水准和贫困衡量的标准。可行能力剥夺相较于收入剥夺,能更全面地解释贫困现象。
贺晓迎博士对袁慧同学的汇报内容做出点评。她认为汇报不仅加深了对阿马蒂亚・森理论的理解,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思路,未来期待这一理论能在更多层面得到更多应用。

(2024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袁慧分享)
玖 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宇卉
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宇卉分享的书籍是费孝通《生育制度》,她从作者及书籍介绍、核心内容和读书感悟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她对费孝通先生的学术思想及贡献做了介绍,接着从生育制度、婚姻制度、家庭三角及社会继替四方面对该书进行了介绍,指出作者核心内容是在有机结构的社会机体中,讨论生育的功能。书中将生育从单纯的生物本能中剥离,揭示其作为社会制度存在的深层逻辑,指出生育的功能是为社会提供新分子,而婚姻的本质与意义在于确定双系抚育,确保新个体顺利成长,掌握生产技能,得以参与社会分工并繁衍新个体,维持社会结构的完整与稳定。而费孝通所说的家庭三角是通过夫、妻、子构成三角形稳定结构,并统一于家庭之中,它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最后在感悟部分,同学强调了田野调查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且认为该书的理论仍具有现实生命力,同时对如何在个体自由与社会责任间寻得平衡,表达自己的思考。
贺晓迎博士对张宇卉同学的汇报内容做出点评。一方面,她肯定了同学的汇报,从四方面入手对全书做了详细的介绍,逻辑清晰;另一方面,她也指出该书从功能主义理论出发,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对生育的底层逻辑做了研究,是人文社科类同学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2024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宇卉分享)
读书会接近尾声时,贺晓迎博士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大家的分享内容以及求知若渴的精神,随后向同学们表达了以下期许。她激励同学们始终怀揣对学习的热忱,着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当阅读学术文献或者专业书籍时,她提议同学们彼此交流、分享读书心得。同时,她还倡导学生们积极走出固有圈子,去拓宽视野,借助实践活动锻炼并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
至此,此次报告会在9位硕士研究生同学精彩纷呈的分享以及贺晓迎博士专业的点评中圆满落幕。通过举办此次读书会,同学们的科学知识得到了拓展,创新思维被充分激发,良好的学术氛围在校园里得以营造。不仅如此,不同专业之间的学术碰撞与交流更为活跃,同学们的学术思维水平也实现了显著提升。

“正学读书会”是我院为激励研究生扎根经典学术文献,夯实研究学理基础,培植学术研究定力,提高研究生查文献、读文献、学文献、品文献能力,助力学院人才培养与高质量发展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我院始终践行“以学术为志业、以公管为旨趣”的价值倡导,通过开展“正学”系列品牌学术活动,为全院师生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进一步提升学院学术涵养力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