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西大就业创业
魏池,女,汉族,中共党员,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4届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2024年陕西省定向选调生,现为西安市高陵区耿镇街道四级主任科员、钓北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转眼驻村已满一年,从省委组织部的课堂到泾渭河畔的田埂,三百多个日夜褪去了魏池的书生气,沾满了泥土香。在钓北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魏池真切触摸到乡村振兴的脉搏,更深刻体会到“选调生”三字承载的责任与荣光。
01.肩扛责任,党建为舵把稳方向
魏池深知,“选调生”不是光环,而是沉甸甸的担子。以党建为舵,才能把稳方向。全程参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调研,与村“两委”梳理问题清单,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路径探索》报告中的建议落地。当党员带头整治环境、推进项目的场景成为日常,她深刻领悟到:“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凝聚力!”为激活土地潜能,魏池深入调研“三块地”改革,熬夜撰写申报材料与发言稿,助力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在撂荒地上崛起的“拾光农场”,凝结着无数次的方案推敲:从提出“节气农耕+亲子研学”运营构想,到深入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从在火龙果大棚里向技术员请教种植要点,到策划“泾渭分明拾光农场踏春体验日”并担任主持。当萌宠乐园的欢笑回荡田野,当“我的菜园”认养计划点燃城市人的田园梦,当废弃砖厂变身休闲露营地,魏池切身感受到:改革非纸上蓝图,而是让闲置资源“生金”、让村民腰包变鼓的生动实践。作为“理响高陵”宣讲员,魏池将钓北的改革故事带上宣讲台,登上《西安日报》,让更多人听见这片土地的蜕变强音。

(主持“泾渭分明拾光农场踏青体验日”活动)

(学习大棚种植技术)
02.脚下沾泥,方知振兴路在何方
初到钓北,“泾渭分明”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成为魏池工作的隐喻:唯有脚踏实地、分清主次,方能行稳致远。理论学习是根基,但真正的课堂在田野间、农户家。为筹备“美美长安”啤酒节高陵分会场,魏池连续七天扎在现场,整理活动资料30G,编辑宣传视频在街办“美篇”推送,见证数万游客在星空下畅饮,感受钓北首次大型活动的火热脉搏。从彼时“什么都没有”的村庄,到如今“拾光农场”的繁花似锦,魏池全程参与其蝶变——跟随张锋书记与企业反复洽谈合作模式,主持“农耕文化体验周”等活动,更在3月12日农场开园日策划“千人臊子面”活动,吸引省市级媒体聚焦。当看到游客在金黄花海中欢笑,魏池知道,脚下每一寸泥土的苏醒,都是振兴最坚实的注脚。

(深入农户)

(活动现场)
03.眼里有光,为民服务践行使命
当主持庆祝建党104周年活动时,魏池作为年轻党员在党旗下发言;走访50余户老党员、独居老人,不仅送米面油,更记录民生诉求28条,推动解决路灯安装、医保代缴等“关键小事”;在“拾光小火车”上向游客讲解泾渭文化千年传奇与村庄发展规划,心中充满自豪。从啤酒节筹备的紧张忙碌,到农场开园时千人同庆的喜悦;从撰写材料时的字斟句酌,到登上宣讲台时的从容坚定——每一次挑战都让我褪去青涩,每一次担当都加速成长。村民王婶那句“现在挣钱不用离乡,日子比菜花还灿烂”,让魏池顿悟振兴的真谛:乡村振兴不是将乡村变成城市,而是让每寸土地绽放独特光芒,让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共生。

(在党旗下发言)

(上台宣讲)
泾渭河畔的沃土,是青春淬炼的熔炉。魏池独自走在田埂上,月光下的油菜花海翻涌如金浪,恍惚听见土地在低语:没有一夜绽放的奇迹,所有繁花都是千万次弯腰的结果。而魏池的蜕变,恰始于学会俯身触摸泥土的温度——当鞋底沾满泥泞,青春才真正开始生根。未来,她将继续怀揣“清浊分明”的赤子之心,以实干为犁,深耕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为钓北村更灿烂的明天贡献全部青春力量!
当把心剖开埋进土地,破土而出的何止庄稼——还有整个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