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7日,由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导师讲坛第九十四讲在长安校区教学六号楼三层多媒体室举行,公共管理学院吴玉锋副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你的人脉影响了你的决策吗?——兼论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关系”的学术报告,五十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伊始,吴玉锋副教授就开门见山地针对主题“人脉如何影响决策”进行了深刻的分析,阐述了自己的看法。首先,针对“人脉”的概念,他从差序格局、社会网络、社会互动三种概念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解释。差序格局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人际格局的概念,它对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形态具有强有力的解释力和普遍性。做一个生动的比喻,差序格局就好像向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石子,就会产生一系列同心圆形态的涟漪,以每个人自身为圆心,半径最小的同心圆就是最亲近的家人和亲戚圈子,半径再往大的同心圆就依次是朋友、邻居、点头之交的圈子关系。差序格局的提出运用了实地研究方法,即由结构或非结构的访谈得到大量经验材料,进而提出概念,发展成理论。而此理论的提出也为人脉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解方式,但因其抽象程度,很难进行实证研究。而社会网络的提出提供了一种测量方式,使实证研究成为可能。社会网络即每个可测量个体的社会属性所组成的网络社会关系,网络的整体规模、网络的密度、网络的节点(不仅仅包括个人,也包括一些集体组织)都是社会网络的特性,其本质是一种个体所属的一种财产。这种网络对于测量社会关系提供了一种指标:资源获取的能力,即每个节点的职业收入、职业声望、职业权力的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每个个体通过网络可以获取资源的能力。同时社会网络还提供了一些可以衡量人际关系的指标如网差等于网顶减去网底,即网络中最高声望的交际和最低声望的交际之差衡量了个体可以得到信息网络的范围。而对于社会互动,吴玉锋副教授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目前学界普遍的观点,他认为社会互动与社会网络并不完全相同,社会互动是一种行为过程,而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结果,社会互动的概念简化了社会网络,并且避开了一些至关重要的话题。
其次,针对“决策”的概念,吴玉锋副教授从社会行为决策、政治行为决策、经济行为决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释。他认为决策本质是一种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并在此部分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生二胎”、“竞选村主任”、“美国大选”、“买股票”种种过程中的群体效应、从众效应、羊群效应等现象。而在决策过程中起作用的,就是“人脉”理论的上述框架,通过实证研究可以证实很多决策是受社会网络影响并且此框架是解释影响机制的有力工具。
最后,吴玉锋副教授阐述了此项课题中研究对于理论和理论对于研究的双向作用。受默顿的启发,他认为研究对于理论大致有四种作用,即研究可以构建理论、重整理论、调整理论、检验理论;而理论对于研究大致有三种作用,即理论可以限定研究视角、提供研究工具、指导研究历程。在上述问题的阐述中,吴玉锋副教授根据他长期研究的“社会互动与参保决策理论模型的检验”课题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明晰的解释,并对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理论分析部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对吴玉锋副教授的精彩报告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并由学生代表向吴玉锋副教授赠送了导师讲坛主讲人纪念牌。
供稿:秘书部
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