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下午2点,研究生导师经验交流暨培训工作会在我院在三层多媒体教室举行。参与本次培训会的教师有多年导师经验的姚聪莉教授、雷晓康教授、许琳教授、刘文瑞教授、杨九龙副教授及新晋导师翟绍果、吴玉峰、李姗姗、张琳等年轻教师。
本次交流会由雷晓康副院长主持,首先雷老师从政策及实践角度讲述了研究生阶段导师的重要性及新晋导师需要旁听专业课等的政策,明确了本次交流会的主题即怎样更好地做好研究生导师。许琳教授、姚聪莉教授、刘文瑞教授、杨九龙副教授、雷晓康教授、翟绍果副教授分别进行了经验分享,期间各位教师对一些话题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探讨。首先是许琳教授的经验分享,许琳教授认为针对研究生不同阶段,导师指导的重点是不同的,研一阶段要注重学生的角色转换,研二阶段主要指导学生的论文开题和论文写作,研三阶段则主要是学生的学位论文答辩。许老师重点讲述了研一阶段如何指导学生实现角色转换,主要是通过两周一次的讲座,讲座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研究生角色的几点要求,熟悉本专业的参考书目、相关网站、专家学者等,什么是学术论文、怎样写学术论文,怎样写研究综述,怎样写课题申报书,参加学术会议的收获等。并且强调了每次讲座后要通过布置作业和点评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姚聪莉教授则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高等教育专业提出了以下四点心得:第一作为导师一定要有耐心、责任心和平等之心。每周进行一次学术讨论会,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可以通过学术活动的组织形式把学生“固定”在学校。第二导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实行专长管理、分层管理,发现不同学生的特长。第三重点培养学生的学术悟性,有计划地阅读外文文献。第四在指导学生论文时要积极主动,把提交论文的时间要求提前给学生规定好。刘文瑞教授在前两位教授的经验基础上谈论了自己对如何做好导师的看法,首先,刘老师认为指导研究生与就业无关,导师只负责学生的学术。其次作为导师一定要对自己所指导的学生有清楚的认识,注重因材施教。第三要通过每周的讨论会改掉学生的“坏习惯”、“坏毛病”,通过每周的讨论补本科学习期间阅读不足的问题,每次的讨论会注意学生学术思考的逻辑、学术思想的培养。最后刘老师指出在指导学生论文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学生一定要自主选题,并且指出了文献阅读的重要性。杨九龙副教授则主要讲述了对研究生研究方法培养的重要性和心得,并且指出让学生完成论文时,一定要对学生严格规定时间进度,同时导师应该以身作则,按时给学生反馈,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雷晓康教授在经验的分享中指出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指出研究生导师一定要多付出,主动联系学生,通过建立联系群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了解相关的政策制度,其中包括提交论文格式的要求、文献综述写法要求等。在经验分享中雷老师特别指出了研究生每学期写学期总结报告的重要性,并且分享了正在实施的规定学生按时在教授工作室学习讨论的制度,与老师们进行了探讨。新晋导师翟绍果副教授则分享了自己对如何做好导师的看法,翟老师认为制度约束对学生很重要,许多时候需要对学生进行强制要求,并且要注重学生与老师的合作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在几位教师分享经验时各位新晋导师也积极交流了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的研究生指导的差别、研究生论文选题应该是学生选择为主还是导师提供为主、论文作者署名次序依据作者对论文的贡献等问题。最后邢莉老师简要介绍了我院关于研究生的相关基本政策。
本次研究生导师经验交流暨培训工作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通过各位导师的经验分享相信新晋导师会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思考。最后希望各位研究生导师能够认真负责并且能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指导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