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6日下午2点,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地区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分论坛一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田家炳楼4层第一教室召开,分论坛主题为“‘一带一路’与西北地区社会治理”,由西北大学雷晓康教授主持,浙江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张雷宝教授点评,来自河南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商洛学院、咸阳师范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硕士生参会。
首先进行报告的是来自浙江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张雷宝教授,他作了关于“浙江‘枫桥经验’对西北地区社会治理的启示和借鉴”的报告,他提出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社会治理也是硬道理,从“枫桥经验”的发展演变和存在问题延伸到该经验对西北地区社会治理的有益启示和借鉴,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地区高效率、低成本实现社会治理目标的对策建议。
接着,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李鹏杰作了关于“‘一带一路’:治理西北地区社会稳定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的主题报告,报告内容主要从“一带一路”倡议与治理西北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关系、“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西北地区社会稳定面临的挑战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治理西北地区社会稳定的新思路三个方面一一展开,从经济、生态、文化三个层面分析挑战和应对思路。
然后,宁夏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吴一凡就“‘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中宁枸杞种植系统为例”作了报告。报告以中宁枸杞种植地为例,分析了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西北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究在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文化交流,借鉴他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经验,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同时促进保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位进行报告的是商洛学院的黄荆晶老师,报告的题目是“‘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地区乡村文化治理路径探析”。黄老师分析乡村文化治理在国家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乡村文化治理的困境和出路,提出通过乡村教育、培养乡村精英和乡村自治组织、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发挥现代文化产业,来改善农村公民意识淡漠、政治参与主体单一的现状,从而促进西北地区民主参与、协同合作、民主化、制度化的治理机制形成。
分论坛下半场首先进行报告的是宁夏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土晓晔,报告的题目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政府节庆活动的营销策略研究——基于西北四省区博览会的案例分析”。她以西北四省区博览会为例,对政府举办博览会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通过提高政府营销能力来提高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
接着进行报告的是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李爽蓉老师,她分享的是“日本公共服务体系供给多元化建构中的NPO”。报告从公共服务体系与日本的NPO、公共服务体系多元供给主体视域中的日本NPO的发展历程、日本NPO发展对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多元供给主体格局建设的启示三个方面展开叙述。她认为要从公共服务体系供给主体多元化建构的角度把握日本NPO的发展历程,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公共服务体系供给侧改革,建立多元供给主体格局必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后,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刘俊伶就“西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探究”主题作了汇报。她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社会治理能力、治理合力、治理环境产生影响,并基于包容性治理的理论视角来创新西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模式,指导西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实践,从宏观上建构了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过程互动化、治理方法多样化、治理结果共享化的治理体系。
最后一位发言的是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文旭升,他报告的题目是“网格化治理视阈下创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的可行性研究——以榆林市佳县王家砭镇程家沟村为例”,他根据在榆林市佳县王家砭镇程家沟村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调研结果,分析了当地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的建议,倡导运用网格化治理的先进治理理念来指导基层应急管理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