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网站 English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请输入搜索信息: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应急管理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院友工作 | 招生招聘 
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工作学术交流学术会议 — 正文

上一条:我院联合承办的第十七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成功举行 下一条:【学会动态】即将开幕:第十七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西安)

关闭

我院合办的银发产业与老龄友好社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8月25日,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西北大学健康养老研究院、政协渭南市临渭区委员会主办的银发产业与老龄友好社会建设研讨会在陕西省渭南市召开。来自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以及陕西日报社等各界专家学者出席此次研讨会,会议分上午、下午两场。



D39DA


(银发产业与老龄友好社会建设研讨会召开)


上午会议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健康养老研究院院长席恒教授主持。



(上午会议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健康养老研究院院长席恒教授主持)


陕西(西大)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冯家臻,首先指出临渭区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农业产业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以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成果显著。接着,冯老师结合研讨会主旨,指出我国的城市以及农村地区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养老问题,亟待全社会进一步重视并予以解决。



(陕西(西大)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冯家臻发言)


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康志祥作了关于我国“银龄经济”建设的汇报。康老师指出“银龄经济”是指对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全部产业。当下,我国老龄化已经进入加速阶段,我国的老龄服务呈现需求量大、需求种类多样化的特点,如何优化老龄服务成为当下“银龄经济”发展的重点。对此康老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强当地产业与银龄产业的相结合,构建强韧性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二是打通养老供给的合作渠道,挖掘银龄产业的潜在价值;三是积极创建老龄友好社区,推动社区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



(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康志祥进行汇报)


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关信平教授对优化老龄服务供给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老龄化是一体双面的,要持积极健康的态度来应对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第二,要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更为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供给;第三,要将科学技术应用到老龄服务之中,用科学技术去优化社会养老质量;第四,聚合政府、市场以及社会力量去优化对高龄老年人的长期照料,政府发挥更多的调节作用,承担更多养老责任,供给更优质的公共服务;第五,发展非盈利养老服务产业,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养老服务的供给行列。



(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关信平教授发言)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何文炯教授指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准,具有两点好处,一是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二是促进经济增长。他强调未来发展养老服务有四个工作重点:首先,需与时俱进修订老年人标准。其次,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需重点关注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三是要充分重视代际均衡制度;四是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作用促进老龄产业发展。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何文炯教授发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院长曹信邦教授指出,围绕养老服务指出以下四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第一,要充分认识社会老龄化程度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注重对于60-75岁人员的人力资源利用与开发。第二,要明确最需要养老服务的人员范围,目前应着重针对老龄人口和中重度失能老人提供护理型养老服务。第三,要重视数字化养老服务问题。数字化的发展为老年人带来了便捷,但也产生了老年人数字鸿沟、隐私保护、数字技术与人员情感交流替代性等问题,这一点应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第四,要明确养老服务在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职能界定问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院长曹信邦教授发言)


新疆大学雷霆教授以新疆等地区为例,指出养老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需求和攻击性的问题,要界定好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对于特殊的食品、医疗保健、旅游住宅、社区服务性领域还有很大的需求,而优势资源都集中在核心地区,老年人的供需产生偏差,要想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关键在于养老产业的布局,如何来优化养老产业布局满足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的需求,从新疆地区来讲,各个区域的差距还是很大。强调养老问题关在在于一是观念的转变;二是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的提高;三是老龄友好社区的构建。



(新疆大学雷霆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鲁全教授从养老产业的实际转型历程引入,指出在全产业链的视角下我国尚未出现没有明确的老年产业链,这就意味老年产业的发展仍需从概念、内容和发展走向上深入研究。另外,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看,我们仍要对老年产业做中长期的规划,结合产业链视角和全生命周期视角,促进老龄产业按照标准化、社区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鲁全教授发言)


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生态文明战略发展研究院张东明院长认为养老行业的硬件发展需要加大关注与投资力度。他指出:一是加大适老化改造力度,投入多元化的适老化设施;二是关注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身体需求;三是要加强投入社区养老,进一步细化老龄工作;四是通过乡村振兴与农村相结合,改善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五是要关注弱势老人的照护和心理问题,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生态文明战略发展研究院张东明院长发言)


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金融与农业保险研究院孙晓峰院长将老年群体氛围三个年龄段,他认为60-70岁为“有为养老”阶段,70-80岁为“养生养老”阶段,80岁为“无为养老”阶段。根据不同年龄段老人的养老需求可衍生出一系列养老产业链,因此银发产业开发十分迫切。发展养老产业要吸引有知识、有技能、有阅历和一定经济实力的人参与进来,同时,政府要从产业规划、市场主体审批上大力支持。



(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金融与农业保险研究院孙晓峰院长发言)


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文旅产业研究院严伟民院长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从文旅融合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出,西部地区“几字湾”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建议建设老龄友好型社会可以参照“乡约”的发展历程和模式。随后他具体介绍了“乡约”的精神内涵、创新形式,并且提出应将养老服务与慈善产业相结合共同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



(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文旅产业研究院严伟民院长发言)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研副院长、健康养老研究院执行院长翟绍果教授肯定了临渭区银发经济和银发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成果,他认为未来临渭区养老产业应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他认为促进“银龄金街”品牌文化输出,对渭南打造带有区域中心性的一体化的银发产业示范基地有积极作用。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研副院长、健康养老研究院执行院长翟绍果教授发言)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王葆莳教授从法律角度,就监护人不愿意或者不能够履行监护职责的特殊家庭老人照管的问题,提出了异地监护的思路,他提出可以通过社会化方法提供老年人照顾,如建立公益性老年人照料机构等。同时,他对异地监护过程中,民政部门与老年人家庭及其他社会成员的责任关系进行了讨论辨析。


A7FAA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王葆莳教授讲话)


下午的会议由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陕西省日报社原副社长薛晓燕主持。

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智慧城市研究院李建义院长指出我国老年人口十分庞大。为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他建议建立一个集体验和示范功能于一体的场所,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相关产业的衔接,同时打通后端的医疗资源,以建立包含“监测-监护-治疗”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此外,他还建议开发一个专门的手机应用程序,以全面照料老年人的生活。

中栋国际教育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中华关学与教育发展创新实践基地负责人同育均教授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出发,关注老年人的吃住情况和心理健康问题。他强调,子女对于老年人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他指出针对老年人的交通出行、智能手机操作和汽车驾驶问题,要做一些创新性的视频教老年人如何学习使用和操作。他列举了某企业专门针对老年人成立的旅游团,在让老年人低消费的同时还可以有其配备了生活和医疗保障。最后,他提出可以通过书法、绘画、舞蹈等文化娱乐方式给予老年人关爱。

陕西(西大)中国西部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生态文明战略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希正表示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其中,亚洲地区老年人口增长最为迅速,因此,建设老年友好社会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银发产业作为老年友好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刘希正提出可以通过以下四点推动银发产业的发展:第一是政府支持,政府应制定一系列针对银发产业的优惠政策,提高行业吸引力;第二是产业融合,促进老龄产业与医疗、旅游、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融合,实现资源共享;第三是人才培训,政府和企业应注重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质的老龄产业人才,提高行业服务水平;第四是社会参与,国家、社会、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曹钢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强调老年人的老有所为关键在于“老实”,第一,老实对待自己的身体,承认自己身体的老化,第二,老实对待自己的老年事业,遵循能够承担的事情,以实实在在的态度在生活中务实,要有一套自我要求的,为社会做贡献的态度,建设老龄友好社会的构建。

西安演艺集团相声演员,陕西省曲艺家协会会员雷鸣先生从自身演绎经历出发,他结合自己进行政府文化惠民演出时,发现大部分观众为老年群体的所思所想,提出当代老年群体在文化娱乐方面的需求被大众所忽视。提升老年文化生活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有利于建设全社会友好的老龄城市。第一,政府可以加大财政投入和正向文化宣传力度,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积极向上,和谐美好的文化娱乐节目传递给老年群体,并积极引导老年人获得一些可及的文化娱乐活动。第二,社区作为老年人的生活场所,是老年人获得文化娱乐活动最便捷的场所,社区应该经常举办一些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文化娱乐活动,给予老年人更多活动场所,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西京学院商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王颖老师从陕西民营经济的发展入手,剖析了陕西民营企业的数量及民营企业的经济贡献,她指出了陕西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的之处,并提出了完善意见。她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和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从而推动陕西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渭南福康家政服务公司总经理杨英娟女士首先讲述了自身的工作经历,通过护工工作和家政服务,她发现了失能老人照料和心理方面都存在极大的改善空间。她认为提升失能老人生活质量,应该从膳食营养、心理健康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关注老年人身体康复需求,综合营养学、健康学为老年人搭配均衡膳食。另一方面,要关注失能老年人心理需求,失能不代表没有娱乐生活,可以通过丰富失能老人的文化娱乐生活,激励失能老年人主动进行康复活动。最后她为养老护理行业提出建议:第一,加大优秀养老护理人员的宣传力度。第二,打造老龄队伍;第三,建立兜底性、普惠性高品质养老服务体系。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田雨浠指出:数字技术社会的转型带来了新的数字不平等问题,不同阶层的人从互联网使用中获益并不相同,数字素养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资本。在积极老龄化的背景中,老年人就业中面临可能的数字排斥问题。她关注以数字素养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使用的不平等问题,评估了互联网使用对于老年人再就业收入的系统性影响,并提出:使用互联网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同时,受教育水平高、高收入和社会资本的老年人具有更强的数字技术使用能力和信息转化能力,进而能在互联网中获益更多。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雷鑫结合社会支持理论核心及主要内容重新界定农村互助养老,构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将正式支持主体分为政府、社会组织和社区(村委),其在互助内容上更加偏向于工具性支持,互助方式上则更多地表现为间接性支持;非正式支持主体分为家庭成员、亲属、朋友和邻里,其在互助内容上更容易提供情感性支持,在互助方式上更多的是直接性支持。因此,应该将非正式社会支持作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主体,打造其“造血”功能,将正式社会支持发展为农村互助养老的辅助,打造其“输血”功能,二者要形成良性互动。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顾东明提出鼓励、保障和促进互助养老模式是推动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但是囿于传统社会信任体系的桎梏和互助养老制度机制不规范不完善,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在我国的发展举步维艰,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互助合作中的互信问题。“时间银行”以其独特的运行方式,能够有效激发社会层面的互助养老氛围,丰富和优化了互助养老服务供给形式。但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合作,“时间银行”同样存在着用户信用模糊、信用背书不足、统筹层次过低和通存通兑困难等信用困境,阻碍其在更广阔范围内的应用。而以互信为基础的区块链技术,通过构建去中心化平台、建立行业联盟链、应用密码学与共识机制应用、加持智能合约以及嵌入“数字通证系统”等方面入手,整合了社会闲置的养老服务资源,优化了信息信任的匹配机制,建构了一个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信用困境化解机制,从而助推互助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为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适老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刘阳指出,随着我国老龄社会的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成为迎接挑战、把握机遇的关键举措。老年残疾人兼顾“老年”和“残疾”的双重特质,是值得社会关注的重点群体。她提到,“银发经济”与“老年残疾人服务体系”的交互作用分为两方面:一方面,银发经济构筑老年残疾人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另一方面,老年残疾人服务体系助推银发经济稳健发展。通过对陕西省残疾人进行人口学特征分析,发现陕西省的残疾人群体以老年残疾人比例最高、近三分之二的残疾人为轻度和中度残疾、男性残疾人多于女性残疾人、超过一半的残疾人有肢体残疾、大部分残疾人来自农村地区、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等特点。此外,可以总结出陕西省残疾人服务体系存在覆盖范围较小、残疾人就业比例低、残疾人服务设施投资不足等特点。她强调,陕西省残疾人服务体系面临着规章制度不完善、发展不平衡、供需不匹配等困境。最后,她提出了完善相关政策、推动产品创新、增加就业机会、加强银发宣传等方面的建议。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邓紫皎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探讨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内在逻辑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路径。强调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向健康现代化,并体现公平的人类健康核心价值。指出要持续发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健康管理功能、数字技术提高服务质量、推进供给均等化、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统筹设计和管理的优化路径,进而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健康目标。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郑冰茹结合自身调研经历,分享了在渭南市富平县的农村老年群体调研结果。她指出当前富平县老龄化程度较高,但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度都显著增强。一方面,随着全民社会保险的广泛覆盖,老年群体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随着富平县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增强,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服务质量都显著增强。因此,农村老年群体整体幸福度相对较高。最后她提出,应从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速产业融合发展;匹配人民就业需求,完善就业培训方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丰富县域文化生活,提升基本服务供给;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富平生态环境等五方面入手提升富平县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和发展银发产业经济。


C7110


(与会成员合影留念)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邮箱:ggxy023@nwu.edu.cn 电话:029-88308093 登录
陕ICP备28765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