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网站 English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请输入搜索信息: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应急管理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院友工作 | 招生招聘 
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工作学术交流学术会议 — 正文

下一条:正学读书会 | 我院举办2025年第7期正学读书会

关闭

正学读书会 | 我院举办2025年第8期正学读书会
 

2025年4月29日,我院在线上举办了2025年第8期正学读书会。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孟英婷、王君、杨晓柳、宋瑞杰、鲁宇、崔雨萌、黎冬晨、王源林,2024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晓敏、梁欣怡分别作为主讲人进行读书汇报,公共管理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朱哲茹担任评议人,部分研究生旁听了此次报告会。

2023级孟英婷分享的书籍是杨华的《大国县治》,她分别从作者介绍、书籍介绍、本书篇章梳理、第一章精要以及个人感悟几个部分展开。在作者介绍部分,她提到杨华教授深耕中国基层治理研究多年,其著作丰富,对中国乡村社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大国县治》作为他的新作,聚焦于县域治理这一重要议题。书籍介绍时,她强调了该书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中国县域治理的现状与挑战,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的观点。在本书篇章梳理环节,她详细列出了各章节的主题,帮助听众快速把握书籍的整体框架和核心内容。针对第一章精要,她重点讲解了县域治理中的党政体制、县域治理中的条块关系、基层政府副职分工的逻辑与规律、县域晋升锦标赛何以有效以及县级监督下沉和制度。在个人感悟部分,她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分享了对县域治理的深刻认识以及新的思考。

朱哲茹博士对孟英婷同学的汇报情况做出点评。首先,她肯定了汇报的流畅性以及汇报内容的全面性;其次,朱哲茹博士对这本书如何具体阐述县域治理党政体制的独特性以及科层制在县域治理中的实际运作方式进行提问;最后她指出,县域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环节,了解县域治理党政体制和科层制的特点对于理解整个治理体系的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undefined

(2023级孟英婷分享《大国县治》)


2023级王君汇报了杨华的《大国县治》的第二篇,创新县域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她以机制创新为开篇,探讨体制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她指出体制要想有效、精准、灵活地对接基层社会,需要进行机制创新,通过体制的机制化运行实现。接着从乡镇管区设置,县乡“责权利”不匹配,避免好政策“一地鸡毛”,沿海强镇扩权的逻辑,基层治理一线的权力运行等方面论述基层治理体制和机制运行,理清了基层治理和权力运行的基本逻辑。

朱哲茹博士对其汇报内容做出点评,她首先对王君同学汇报内容的充分性、清晰性进行了肯定。紧接着,她分享了自己对本书的理解,她说到基层治理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的工作重点,也是公共管理领域不断深入探讨的热门话题,今天通过同学的分享也对基层治理这个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她也指出分享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展示中以表格形式呈现内容对比能够更加清晰得展现同类事物中的区别,从而使分享重点更加明确,观点更有说服力。同时,她就基层治理创新机制中的协调机制和整合机制进行提问,引发王君对于机制创新的思考,为日后探讨机制创新主体提供了一个建设性的方向。最后她再次对王君同学的分享提出表扬,并且她也建议同学能够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这是值得训练的学习方法和科研方法,对于日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023级王君汇报《大国县治》)


2023级杨晓柳分享的书籍是杨华的《大国县治》,她重点分享的是书中的第三篇、第四篇的内容,主要围绕县域治理体系的结构与运行、基层干部的晋升与流动、如何激励基层干部以及总结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县委书记的责权构成及挂职干部的职业生涯,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基层晋升法则及如何通过“制造流动”对基层的人事进行激励,第三部分则从总体上介绍了激励基层干部的总体性方式及针对不同类型乡镇工作人员不同激励方式,最后从全书角度出发进行了概括性总结,认为这本书展现了县乡政治生态的真实面貌,为理解中国基层治理提供了宝贵视角。

朱哲茹博士对杨晓柳同学的汇报内容做出点评。一方面,她认为汇报同学总体上逻辑比较清晰、准备比较充分,另一方面,针对书中有关乡镇工作人员及乡镇公职人员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交流。


undefined

(2023级杨晓柳分享《大国县治》)


2023级宋瑞杰分享的书籍是杨华的《大国县治》,她以“县域治理事务与工作激励”为主题,从篇章概览、县域治理中的政治任务与行政事务、领导交办的事和县级农业政策的大农偏好四个部分展开。县域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言而喻。第一部分介绍了政治任务与行政事务,政治任务具体包括中心工作、社会面事务、交办事务和群众工作四类;行政事务具体包括常规工作、专业性事务、岗位工作和部门业务四类,解读两者的差异及对基层工作的影响。政治任务是晋升的“快车道”,而行政事务是体制运转的“基本功”,但若缺乏创新机制,可能成为政策落地的“绊脚石”。第二部分首先辨析岗位工作和交办的事,岗位工作有明确的流程和标准,有法定性、程序性和差异性的特点,而领导交办的事一般是额外任务或临时性任务,通常不在岗位职责范围内,由领导直接指派,具有综合性、额外性、重要性和去科层化的特点,重点分析了领导交办的事务的特点和背后的激励机制。第三部分是县级农业政策的大农偏好,通过案例探讨政策执行的成败逻辑。县域治理的实践既需要顶层设计的智慧,更离不开基层创新的微光。

朱哲茹博士对宋瑞杰同学的汇报内容做出点评。交流了汇报章节选取的原因,双方表示通过对政治任务和行政事务的区分对二者有了更清晰的了解,领导交办的事这部分也与公共管理专业密切相关。


undefined

(2023级宋瑞杰分享《大国县治》)


2024级梁欣怡分享的书目是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杨华教授的《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她从作品简介、主要内容、案例分析以及思考感悟四个部分展开阐述。首先,她简要介绍了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学术成就,并指出《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一书深描了中国政治的实际运行,是一本展现县乡政治生态的写实白描书。其次,她对该书的内容框架进行了整体梳理,从县域治理的内部视角出发,对县域治理体系、县域治理能力、县域治理的自主空间、基层干部的激励与发展,做出呈现剖析。此外,她通过选择书中多次提及的“基层治理机制创新——X县N镇‘片线结合’”这一案例,对“片线结合”的基本情况、运行机理、功能和启示进行了详细解读,从中认识到“片线结合”是乡镇治理机制创新的典型,其通过双向选择和打破编岗设置,将不同能力、性格、偏好、社会关系的工作人员与不同类型的治理事务进行匹配,以充分调动和合理配置体制资源,推动体制资源与治理事务精准有效对接,为我国政府有效治理提供了极大的借鉴经验。最后,在思考感悟部分,她认为《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一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县乡治理的窗口,也为我们反思基层治理中的实际问题与矛盾拓宽了一定思路。

朱哲茹博士对梁欣怡同学的汇报内容做出点评。一方面,她指出梁欣怡同学的汇报逻辑清晰,内容丰富,汇报中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分析,同时进一步点明了“片线结合”的内涵。另一方面,她总结该书对县域治理进行了深描和刻画,凭借实地调研的经验总结,避免了“形而上”的抽象争论,但书中关于县域治理现代化的方案与路径还有待与各地的治理实践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书中提出的我国县乡社会在转型期面临和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更待深入思考。


undefined

(2024级梁欣怡分享《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


2023级鲁宇分享的书目是赵树凯的著作《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他从作者学术基因与问题意识、核心理论:“制度悬浮”与“乡土逻辑”、乡镇治理的五大现实矛盾点、思考与结论四个部分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展开分享。首先他从书中所提出的“为什么越是强调制度化,基层反而越陷入‘制度疲劳’?”和“乡镇干部在‘制度迷宫’中如何维持治理效能?”两个问题以及制度悬浮和乡土逻辑两个理论为切入点介绍了本书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其次,他结合乡镇基层政府治理的实际案例,分享了作者通过田野调查发现的乡镇一级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五个现实矛盾问题,言简意赅。随后,他又结合自己的思考总结了这本书的两个核心结论。

朱哲茹博士对鲁宇同学的汇报内容进行点评。她指出,该同学分享内容的总体框架很不错,思路也比较清晰,在内容方面能够结合案例和自己的思考。这本书的核心观点也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理解乡镇一级治理领域相关内容,对我们有所启示。同时,她也对于汇报的部分内容提出了建议,分享了自己的认识,也希望下去后能更深入的去理解这本书。


undefined

2023级鲁宇分享的书目是赵树凯的著作《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


2023级崔雨萌分享的书籍是吴毅的《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她从写作背景、总体情况、主要内容以及个人感悟四个部分展开。首先对作者吴毅教授的情况以及其研究开展的过程进行简单介绍,同时通过目录带领大家了解基本内容。在第二部分总结了作者调研的基本情况和时代背景,接着结合《第六章:媒》展示了洲头村开发的案例,详细表述了村干部在乡镇政府和农民之间起到的一个链接的作用以及面临的冲突,最后指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解决方法,也就是作者所归纳的“媒”,具体指村干部在推行工作过程中充当了类似媒人一样的角色。最后表达了借助于村庄开发这一案例中的矛盾也体现了“小镇”如何“喧嚣”,阐释了乡镇日常政治种种人事与结构交织碰撞的众声嘈杂。

朱哲如博士对崔雨萌同学的汇报内容做出点评。她首先肯定了汇报同学内容的清晰性与全面性。其次,她针对本书所提出的“擂”与“媒”内容进行提问,了解村干部两重角色总结的具体内涵,最后提出该书采用“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展现了农村基层政权以及村、组和农民个体多方面多层次的工作和生活实态,对理解中国基层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一读。


undefined

2023级崔雨萌分享《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2023级黎冬晨分享了珍妮特·V·登哈特和罗伯特·B·登哈特合著的《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一书。她从作者及书籍简介、背景及基本概况、主要内容和观点以及总结四个方面展开。她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新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内涵:第一,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第二,追求公共利益;第三,重视公民权胜过重视企业家精神;第四,思考要具有战略性,行动要具有民主性;第五,承认责任并不简单;第六,服务而不是掌舵;第七,重视人而不是重视生产率。在最后的总结中,她提到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极大借鉴价值。在新时代,政府应该扮演好服务型角色,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代化强国。

朱哲茹博士对黎冬晨同学的汇报进行了点评。她认为黎冬晨同学思路清晰,内容丰富,对新公共服务理论进行了详实的深度解读,并对其汇报内容予以肯定。


undefined

2023级黎冬晨分享《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


2024级张晓敏分享了温铁军教授团队所著的《从农业1.0到农业4.0》一书。她主要从作者简介、主要内容、案例引入及现实启示四个方面展开陈述。首先,她简要介绍了温铁军教授的学术背景及研究领域,并指出该书从生态转型视角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其次,她详细对比了农业1.0至4.0的演进特征,包括传统农耕、工业化农业、市场化农业和生态智慧农业四个阶段,并通过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等案例,分析了“生态化重构+数字化赋能”的实践价值。最后,她结合我国农业现状,探讨了温铁军教授的理论对乡村振兴的启示,强调需因地制宜推动三产融合,调动农民积极性,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朱哲如博士对张晓敏同学的汇报内容进行了点评。她认为张晓敏同学的汇报逻辑清晰,内容全面,对著作的核心观点和农业转型路径把握准确。同时,她也提出可以将这一形式运用到论文当中,以增强理论对政策实践的指导意义。朱博士充分肯定了汇报的学术价值,并鼓励在场同学从多学科视角深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undefined

(2024级张晓敏分享《从农业1.0到农业4.0》)



2023级王源林分享的书籍是梁鸿教授的《出梁庄记》。他先对书本的写作背景与作者进行了简介,随后围绕“忍”“血缘带来的伤害”“家族老人的统治”等七个部分对书本内容进行了分享,立体呈现了梁庄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命运、生存与精神图景,揭示农民工在城乡变迁中的复杂处境:既有南水北调失地后对村支书贪腐的隐忍、生存压力下对更高价值追求的矛盾,也有成功转型者对血缘关系的疏离、传统农耕文明中家族老人统治模式的消逝;书中以“河南村”为例,展现打工者与当地人因利益关联而临时团结对抗外部压力、却在日常中彼此隔膜的现实,深入剖析“外来务工人员”“盲流”等污名化称谓背后的社会控制逻辑,指出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加剧其边缘化,而城市建设的扩张并未带来幸福感提升,反而导致生存压力增大、安全感丧失与精神匮乏。最后,王源林指出《出梁庄记》的“外出”与《中国在梁庄》的 “留守”视角互补,共同勾勒出经济变革中乡村及其人群在城乡撕裂下的命运轨迹,呼吁社会正视城乡差异,摒弃刻板偏见,在尊重中寻求共生。

朱哲茹博士对其汇报内容做出点评。她对王源林同学的分享予以肯定,认为该书不仅仅是在记录梁庄,更是对转型期中国乡村命运的全景式解剖。同时希望同学们在科研工作中也要注重田野调查,直击痛点,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undefined

2023级王源林分享《出梁庄记》


在读书会的最后,朱哲茹博士进行了总结并肯定了大家的分享内容和求知精神,并且向同学们提出如下期许。

朱哲茹博士希望同学们要树立批判思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应该多对专业经典文献进行研读,思考经典对现实的意义,探讨中国情境下的西方概念。鼓励大家多走多看、多实践,要善于思考和主动思辨,带着问题和兴趣去读书;还要对问题要有自身的观点,结合自己现有的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比较研究等,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学术思维。

至此,此次报告会在几位硕士研究生同学的分享和朱哲茹博士的点评中顺利结束。通过此次读书会不仅能够扩展同学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创新思维、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更能够促进不同专业间的学术碰撞与交流,提升同学们的学术思维水平。




“正学读书会”是我院为激励研究生扎根经典学术文献,夯实研究学理基础,培植学术研究定力,提高研究生查文献、读文献、学文献、品文献能力,助力学院人才培养与高质量发展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我院始终践行“以学术为志业、以公管为旨趣”的价值倡导,通过开展“正学”系列品牌学术活动,为全院师生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进一步提升学院学术涵养力与影响力。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邮箱:ggxy023@nwu.edu.cn 电话:029-88308093 登录
陕ICP备28765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