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6日,由社科处、宣传部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西北大学名家讲坛暨公共管理学术前沿讲座(第105期)在长安校区六号教学楼三层多媒体教室举行。公共管理学院有幸邀请到了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政治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北京大学兼职研究员马德普教授。马德普教授作了题为“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国家治理”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雷晓康副院长主持,共计80余名师生参加。
马德普教授认为,由于文化传统的复杂性、时空环境的差异利以及利与弊的相对性,对中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进行比较是困难的。但是,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有意义的。他从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观、政治观四个方面阐述中西政治文化传统的差异,认为在本体论上,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是关系主义,西方是实体主义。在方法论上,中国是整体主义,西方是还原主义;中国是特殊主义,西方是普遍主义;中国是人文主义,西方是科学主义;中国是辩证逻辑,西方是形式逻辑。在价值观方面,中国是集体主义,西方是个人主义;中国是伦理主义,西方是信仰主义;中国是集体主义,西方是个人主义。在政治观念上,中国是天下主义,西方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中国是民本主义,西方是民主主义;中国是一元主义,西方是多元主义。
国家治理模式是由国家存在的具体历史情境和社会文化传统共同决定的。马教授将近代以来国家治理模式划分为个人中心主义模式、国家中心主义模式、社会中心主义模式三种类型,并详细讲解三种国家治理模式的特点、形成的原因、各自的利与弊。认为中国国家治理的发展需要兼具中西文化优点的政治文化,是不同要素通过类似“化学反应”方式相互融合而产生的新文化,而不是拼盘式的“杂烩。”并强调这种政治文化应该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地调整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关系,使三者在国家治理中各自发挥应有的功能、实现协同治理。
雷院长简单总结了报告内容。最后,老师和同学们就“横向上如何理解整体主义与特殊主义?”“如何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解读中美贸易战?”等问题与马德普教授进行交流,马教授耐心细致地予以解答,其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和讲解赢得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