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8日下午2点,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举办了本学期第一期正学报告会/研究生专题讲座。本次报告会由张正军教授主讲,主题为“公共管理基础理论研究中的若干争议问题”,公共管理学院博硕士研究生以及若干青年教师共8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此次报告会围绕公共管理基础理论中争议问题研究的学术意义、公共管理基础理论中对“公共”内涵的理解及其争论展开分析。
张正军教授首先指出,研究生应当学会创造知识。创造知识的前提是发现科学问题。当前,对社会科学理论的证实是很困难的,但证伪却比较容易。一个理论的精确性和普遍性越强,其争议性也就越大,这就为发现问题和创造知识提供了机会。在此基础上,张正军教授以经济人假设与社会性偏好的冲突、阿马蒂亚森对偏好一致性的批评、偏好与行动的关系、委托代理模型的挑战以及有限理性对完美理性的挑战为例,阐释了加强公共管理基础理论中争议性问题研究的重要价值。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基石。围绕如何理解“公共”,张正军教授从两个维度展开了深入分析。一是基于政治学的个人主义观点。个人主义认为“公共代表他人相互作用构成的社会”,单个的个人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需要而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社会公共领域。基于此,公共不是表达国家或政府代表的领域和政治现象,而是与个人相对的“非个人”的事情。私人成为与个体与个人自治关联的现象或存在,公共则成为与社会及社会治理关联的现象。二是政治学的有机论观点。该观点认为公共并非是个人的机械相加而成,而应当看作个人相互作用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对个体社会成员具有塑造作用的系统性新质或整体的新的现象领域。在此观点中,公共是先于个人存在的,个人不被认为是完全独立和自治的生物现象或存在,其特征由其所属的群体、组织、社区或社会参与塑造并传递给他们。
此次报告会共进行了三个小时,张正军教授精彩的报告给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许多观点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讨论,为进一步推进我院公共管理基础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