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日,第18期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圆满举行,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文瑞教授给全院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如何上好一门课”。杨九龙副院长主持会议,共计二十余名中青年教师参加。
会议伊始,刘教授从当今中青年教师都忙于做科研、抓项目而不重视教学的现状引入,提出中青年教师应重视教学教育,并指导教师应如何做好教学工作。刘教授认为,要想“上好一门课”,老师们首先要先学会组织课程内容。具体来说,在教材选择方面,应选发行量大、影响面广的教材,且对不同教材的优劣长短有自己的见解,给学生列出的参考书要从基本理论、学科前沿、方法启迪三方面选取;在内容架构方面,教学时必须参照不同的教学体系,确定大体框架,着重注意整体的协调平衡,由点到线、有线到面、由面到体,每节课都设置要点、难点、疑点,但忌个别章节过分突出;在课间关系方面,他认为应“既不重复、又能衔接、新意和深化”,与中学相比,内容理解应更深入。与其他专业相比,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应有差异。与同一专业相比,不同研究方向对同一方法的角度应有所不同。在谋略把握方面,应思维从详、技术从略、习惯从详、显知从略、分析从详、概念从略;在积淀与更新方面,应把握新知,尊重前人,在巨人的肩膀上演化与延展,不能一味追求推陈出新。
其次,刘教授提出教师必须学会如何进行课堂讲授。一要把握难点,应由课程体系确定每章节难点而不是由研究特长确定。二要引发思辨,刘教授以利己和利他的关系辨析出发,指出课堂讲授应难点有辨析,讲点有说明,逻辑重于结论,情景重于观点。三要留有余地,启发学生自己寻找结论,点出深化路径。四要深入浅出,既要有前沿、高端学说,也要有大众、通俗表达,还要有深奥的理论和故事段子,尽量少用书面语言,由浅入深,吸引学生的兴趣。五要拉开档次,针对不同学习群体,讲授同一理论要有不同理解,讲授同一研究要有不同视野,而且要思考如何多元地引发学生兴趣,与其对学生灌输知识,不如让学生自己反思接受。从原理和案例导入内容是存在不同效果的,传授知识也要讲究态度训练、行为操练和习惯养成,从有意到自然,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把握区分,面对显性与隐性不同知识应明确显性知识、诱导隐性知识,谨记启发大于灌输,真诚高于技巧,实质重于形式,气质优于知识。
最后,刘教授提出教师还应学会如何应对教学管理。刘教授以幽默地比喻提出,对于学术规范和考试纪律,应顺势管理;对某些形式化措施,应适当推挡;对教学相关薄弱部分,应主动出击;同时教师应起承上启下作用,形成信息合力和措施合力;以意见推动改进,以批评调整措施,以学术矫正行政。
刘教授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风趣幽默的语言,穿插自身的阅历与实例,成功分享了在人文社科教学方面的经验,赢得了教师们的肯定。杨院长最后进行了总结,感谢刘教授给学院教师以身示范地“上了一堂好课”,并就学院当前教学安排与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解说,并再一次感谢刘教授百忙之中给学院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