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网站 English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请输入搜索信息: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应急管理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院友工作 | 招生招聘 
党建动态
 
 
 
  党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党建动态 — 正文

上一条:红色阵地 | “固本强基砺内功 头雁领航启新程”公共管理学院分党校学生干部系列培训之党务实操篇 下一条:红色阵地 | “夯基提质 能力先行”公共管理学院分党校组织部新成员系列培训(上)

关闭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 | 公共管理学院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之民族理论解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深刻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战略意义,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中华儿女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正确价值观培养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现开展“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深入细致解读民族理论,为各族同学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供理论支撑,坚定大家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不渝信念。

奋力开创民族理论研究新局面

——近年来民族理论研究创新发展综述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全面提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强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强化智库建设、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完善,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举旗定向,开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2022年10月17日,北京,金风送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对广西十年来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指出“这些成绩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祖国南疆的成功实践,是我国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生动缩影”,并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要求,强调“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为做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基本内涵,强调“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

——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提出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四个共同”重要观点,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要加强民族领域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话语体系,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020年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总结了新时代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归纳提炼了党的百年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发展内在规律,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怎么看”“怎么办”等重大问题,涵盖民族工作方方面面,内容十分丰富,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建设的一次重大飞跃,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古人解读‘纲举目张’,释其意为‘言大小政事,皆无废坠也’。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开创民族工作‘大小政事皆无废坠’、精耕细作的新境界、新自觉。要从理论上解读和丰富这一重要思想,在实践中推进和落实这一重要思想,将二者作为当前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的重大任务。”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郝时远说。


围绕主线,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导向更明确

2022年7月12日,乌鲁木齐,瓜果飘香。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的第一站,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新疆大学。

在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提升研究阐释能力。

——强化思想引领。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设立专项课题,通过“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引导学术界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深刻把握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中央民族大学举办 “新时代民族理论与民族工作”研习班、西南民族大学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工程”,从理论主题、体系框架、内在逻辑、概念范畴等方面作出系统性学理性阐发。

——重视基础性问题研究。国家民委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课题,选定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等课题,引导学术界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中央党校、北京大学加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基本概念研究,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体思想。

——加强中华民族史研究。党中央把《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程确定为一项重大任务以来,这一工程先后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国家民委牵头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编纂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位推进史料汇编各分卷编纂工作,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提供重要支撑;中国历史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通过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等,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坚持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掌握历史叙述权和话语权。

——推进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中央民族大学成立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中南民族大学成立共同现代化研究院、广西民族大学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围绕共同现代化进程、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等开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设计量表,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具的开发与应用,为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研究提供了新路径;新疆大学成立文化润疆研究中心,新疆师范大学成立文化润疆研究院,为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学术力量;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加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把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纳入学术视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也是深化民族理论研究的‘纲’。研究者们更加注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把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贯彻体现到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中。”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麻国庆说。

自信自立,学科学术话语体系更完善

2022年4月25日,北京,万物生辉。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以我国民族工作实际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建构自主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体系,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期盼,也是理论工作者担负的崇高使命。

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共同参与、优势互补,自信自立、守正创新,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完善。

——强化政策引导。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建设的意见》,为加快建设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基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支撑,以相关智库建设、人才培养、政策支持为保障的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研究体系,提供了行动指南。

——创新研究平台。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在全国遴选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经过严格评审,先后确定了两批研究基地,日前刚刚确定了第二轮28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四部委将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基地在决策咨询、理论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国家民委命名31家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攻关。各地方各单位结合实际,开展校地合作、校校合作,各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机构相继建立。同时,坚持围绕主线,突出成果导向,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发挥研究成果评价“指挥棒”作用。

——夯实学科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以民族学为主体,撬动考古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等多学科共同参与研究,推动相关学科建设;宁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以民族学、社会学为依托,优化学科设置,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增强中华民族整体性研究;中央民族大学领衔编写高等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读本,北方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编写校本讲义、完善课程体系;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开设以中华民族为主题的通识课等课程;云南大学、兰州大学在二级学科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方向,招收研究生。

——创新学术研究组织方式。2021年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业务指导单位主办首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坛,以会促学、以会促研;暨南大学探索建立更为高效的科研经费分配、资助管理机制,提高经费资助使用效益;内蒙古大学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年度课题申报工作,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增强融通中外的话语能力。学界积极参与国家民委外宣品牌“道中华”建设,用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际传播特点的语言,阐释中国的民族理论政策;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于2022年创刊,这是首个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研究对象的期刊;各院校和研究机构加强民族理论研究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增强国际学术议题设置能力,中国民族理论、学术思想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建设现代国家的道路上,中国与西方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民族学是从西方传来的学科,但我们不能一直做学生,民族学也有责任为坚定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贡献我们的力量,要在为国家、社会服务的研究实践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派。”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杨圣敏说。

服务大局,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2019年7月16日,呼和浩特,水丰草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大学考察,强调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时隔半年,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基地成立。3年来,内蒙古大学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和宣传阐释工作,为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生态、安全、能源、农畜、开放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成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实支撑。

——资政建言,为中央重大部署献计出力。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围绕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出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成果选编》和系列丛书,相关著作49本,发表论文485篇。

——深入调研,为地方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东南大学对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呈现和传播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湘鄂川黔地区设立工作站,开展田野调查、数据采集、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图谱绘制等工作,为地方建设注入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觉形象元素提供决策参考;广西民族大学确定边疆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扶贫移民搬迁社区等一批固定观测点持续开展田野调查,聚焦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设定研究课题,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性建议。

——宣传教育,让党的创新理论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浙江大学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宣讲计划,灵活运用在线直播、云端连线等方式,面向全国各地高校开展宣讲;云南大学实施“理解中国”系列计划,通过高端学术讲坛、社会观察、调研服务彩云南等8个平台,近50个子项目,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立足边疆、服务社会;北京大学牵头承担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材《中华民族大团结(供初中使用)》编写工作,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发声亮剑,以敢于斗争的精神、善于斗争的本领主动应战。针对西方对我涉疆涉藏问题的无理指责,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大学、暨南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院校的专家挺身而出,举办云上边会、参与世界人权会议,参与撰写《谎言与真相——新疆教培纪实》《“强迫劳动”还是“追求美好生活”——新疆籍工人内地务工情况调查》《阻碍交易 增加成本 破坏产业链——美国涉疆制裁对全球棉花产业链的影响》等研究报告,向世界各国陈述事实,做引导国际舆论的可靠排头兵。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就像阳光、空气和水,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增进文化认同。广大学者要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可靠‘智囊团’,在提供智力支持、凝聚思想共识方面发挥作用。”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阿拉坦仓说。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民族理论总结、创新和传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取得了可喜成绩。

新征程上,民族理论研究将坚持守正创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谱写新的时代华章。

把握大政方针,明晰历史方位,积蓄蓬勃力量,共筑美好未来。学习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为帮助同学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团结、躬行实践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基础,更能激励全体同学为共同构建中华民族整体认同、共同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奋斗青春!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邮箱:ggxy023@nwu.edu.cn 电话:029-88308093 登录
陕ICP备28765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