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网站 English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请输入搜索信息: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应急管理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院友工作 | 招生招聘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单位简介学术研究 — 正文

下一条:基地多位专家在2024年陕西省高校人文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喜获佳绩

关闭

基地成员获批2025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2025年4月25日,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管理办公室公示了2025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立项名单,其中基地共有5个项目获批立项。获批立项项目分别为:基地主任雷晓康教授主持的《西安市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需匹配现状、影响机制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5FZ64),基地副主任唐丽娜副教授主持的《数字赋能与协同治理:西安市适老化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的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5FZ69),基地成员陈泽鹏老师主持的《西安城市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服务的价值共创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5JY167),基地成员孟蕾老师主持的《耦合协调视角下西安老年群体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衡发展评价与获得感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5FZ70),基地成员闫强乐老师主持的《党建引领退役军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西安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5ZD62)。

西安市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需匹配现状、影响机制及路径研究

该项目在梳理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官方统计数据、政策文本及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剖析西安市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需匹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影响供需匹配的因素及其内在逻辑关系,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提升西安市农村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供需的有效匹配。

数字赋能与协同治理:西安市适老化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的创新路径研究

该项目拟将数字赋能与适老化公共服务研究相结合,构建整合性理论框架,对西安市适老化公共服务的需求与现状进行评估,探索数字技术对适老化公共服务的赋能路径,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适老化公共服务协同治理机制,形成适老化服务体系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完善适老化公共服务政策,提升适老化服务精准度和资源利用效率,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提供可行的参考和借鉴。

西安城市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服务的价值共创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

该项目在服务生态系统视角下,按照“要素嵌入—价值共创”的分析思路,系统解构西安城市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服务的价值共创机制和优化路径,以期促进西安普惠托育服务的优质均衡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社区嵌入式托育”是“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西安作为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和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国家试点城市,正着力创建“长安养育”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服务新品牌。但由于城市社区的复杂性和异质性愈加突出,目前仍面临供需失衡、资源失配、价值失联等多重结构性矛盾。在此情境下,价值共创为优化普惠托育服务提供了一种兼具包容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的新思路。

耦合协调视角下西安老年群体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衡发展评价与获得感提升研究

该项目立足老龄化社会加速演进与数字技术深度渗透的时代背景,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目标,聚焦西安市老年群体,着力识别其数字文化需求特征,系统探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发展机制,为完善老年群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项目成果将为优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资源配置及均衡性评价、缩小数字鸿沟、增强老年群体文化获得感与社会归属感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党建引领退役军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西安实践路径研究

该项目基于中国基层治理的“党建引领”“双拥传统”等本土情境,突破传统研究中将军民融合局限于技术、产业领域的固有范式,将研究视野延伸至社会治理维度,以西安为样本,揭示退役军人通过组织纪律性、应急处突能力等军事特质向社区矛盾调解、网格化管理等治理效能转化的内在机制,剖析退役军人作为“军地联结纽带”在基层治理中的功能实现路径,推动军民融合理论从经济层面向社会文化层面拓展,形成“制度赋能—文化认同—行动网络”三位一体的理论框架,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理论注入区域性经验,创新本土化治理研究范式,助力新时代退役军人事务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邮箱:ggxy023@nwu.edu.cn 电话:029-88308093 登录
陕ICP备28765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