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网站 English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请输入搜索信息: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应急管理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院友工作 | 招生招聘 
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单位简介合作交流 — 正文

上一条:项目团队参与莲湖区社区治理试验区“三项清单”梳理工作推进会 下一条:研究团队参加第五届全国社会保障青年学者论坛

关闭

【机构有话说】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创新健康养老理念
 

1212212.png

汉中市洋县新健康医养产业集团:柳伟民

洋县新健康医院成立于2008年,设有急诊科、老年病科、中医科、疼痛科、康复治疗中心、健康管理中心、检验室、影像室、药剂科及行政后勤科室,卫健局批准开设病床60张。医院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0余人,是一所以疼痛和康复为特色的专科医院,以独特的中医外治、内服序贯疗法,在颈肩腰腿痛的诊疗、残疾预防和失能康复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

近年来,我院在医养结合服务工作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把养老事业融入大健康产业来做,初步形成了以医院为支撑,以老年公寓托管日间照料和居家上门服务连锁经营为载体,以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养老公司化管理为运行模式,以职业培训学校为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旅居养老,倾力打造汉中文化旅游养生养老新模式。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经营管理模式。2017年11月洋县新健康老年公寓被省民政厅评为医养结合典范单位。2017年6月汉中市社会组织评估中心确定为县残联残疾人居家康复护理定点机构。2018年9月被省卫计委确定为第二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2018年12月被省老龄协会评为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建设基地。我院在医养结合工作中的做法是:

一是拓展业务,增设老年公寓

我院是中医康复特色专科医院,服务对象大多为老弱病残,为了破解医院发展瓶颈,拓展业务。于2016年筹建新健康养老公寓,2017年4月取得洋县民政局《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设立养老护理床位108张,开辟老年娱乐活动室50m2,老年活动场300m2,健康讲堂90m2。聘用16名养老护理员、2名心理咨询师、1名营养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当年投入试运营。目前常住老人90多人。

二是拓宽服务面,托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为了探索医养结合服务路径,发挥我们专业医养结合服务团队力量,于2018年2月托管东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975m2,床位50张,娱乐活动室、康复理疗室、健身场、餐厅等一应俱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推出了让老年人“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娱乐健康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根据需要也可入住”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目前常住老人36人,平均日间服务老人80多人。还有城西、城南两个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正在合作建设之中。

三是互联网+养老,研发智慧养老APP

为了提高医养结合服务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于2018年3月投资80多万元,研发了新健康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和手机端APP,实现了资料信息电子化,管理便捷化,服务项目明细化,家属查看信息实时化,缴费网络化,老人离开电子围栏警示化。即:所有的服务都可以到平台上查看,护理员和医生可以通过手机记录对老人的服务;家属可以通过手机查看老人在院的身体情况,每天接受了哪些照料或医疗服务,通过手机可以查询账单和给老人缴费;管理人员可以在平台上看到老人的实时位置,可以设置电子围栏防止老人走失,老人出现突发状况可以一键报警。目前已使用平稳,受到了入住老人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四是突出医养结合特色,做好康复保健工作

突出“专注疼痛,致力康复”的医疗特色,收住其他养老机构不愿收住的慢性病老人、残障老人、疾病康复期老人和亚健康老人。通过入住体检评估,制定护理照料方案和医疗康复方案,定期为老人进行健康监测和康复治疗。每天派医生和康复治疗人员到老年公寓和日间照料中心进行健康巡查和康复治疗,每周一次健康养生讲座。

五是培养人才,设立培训学校

为了解决实用型人才(养老护理员)匮乏的问题,2017年10月经人社部门批准,我们设立了新健康职业培训学校。开设养老护理员、高级按摩师,家政服务员、中医适宜技术等专业的培训班。目前已开展3期养老护理员、按摩师免费培训班,聘请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宋晓文为名誉校长,3201医院护理部主任王智玲为特聘讲师前来授课。累计培训200多人,为医养结合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实用型人才的储备,我们将继续培训,为进一步线上线下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建设人才梯队打好基础。

六是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加快标准化建设

为了提升医养结合管理能力,加快医养结合产业标准化建设,新健康健康管理公司聘请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的知名专家组建了医养结合事业专家工作站。以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人社部《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用手册》为蓝本,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老人评估、生活照料、膳食营养、护理服务、医疗康复、中医保健、文化娱乐、安全保护等服务工作流程与服务规范。

我院医养结合工作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是各级政府配套政策不完善、不明晰,牵扯部门多,办事效率低下,立项无门。还有就是新农合、医保限额应当对省市评为医养结合示范基地的医疗机构开放,只能严管,不能设限(部分县区对民办医疗机构实行医保总额控制)。市医保局应该出台全市统一的政策,各县经办中心在协议管理存在着一刀切、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应该对开展养老的医疗机构给予政策扶持,鼓励医养结合事业发展。

二是政府投入少,不能积极引入市场资本进入,民政部门的福彩公益金杯水车薪不能很好支持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的经营和发展,部分闲置或经营不善的养老资源应该整合以公建民营或民建公助形式交由有能力、愿意干的社会养老机构完善设施、良性运营。

三是没有完善的养老服务管理体系,特别是医养结合,目前只是流于概念,养老机构简单地与医疗机构签个协议,或养老机构建个卫生保健室,开通绿色就医通道,这些只是流于形式的表面上的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应是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相结合,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为老年人提供持续性照护服务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医养结合应该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为一体,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将老年慢性病的管理合理地融入到养老服务流程之中。

通过这些年我们到日本、台湾、香港等地的学习和自己的探索,我们的理解应该是: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当中,针对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慢性病的防控、干预)心理慰藉、膳食营养指导等(个性化方案),设计合理化、规范化、操作性强利于监管的标准化流程。而不单是解决对养老人员的急诊救治。如果只是形式上的养老机构植入医疗救治这一部分内容,这对医养结合的理解就没有真正的内含了,意义也就不大了,因为老人不管在哪里,有就医需求都会想办法找到医疗救治。

真正意义上的的医养结合应该在于建立一个建完整的、针对老年人养老照护过程中的医疗服务体系,整合公共卫生资源当中的预防保健、健康体检、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项目,让有能力的,愿意干的各级各类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参与进来,让老人们寓医于乐、寓医于养,正确引导老人们提高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慢性病就是大部分老年人衰老过程中应有的状态,不要当病态对待,应当节省医疗资源,必要时就医、住院。这样既能节约医保资金,也才能真正的把医疗植入到养老当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医养结合。然而,现在的状况是表象的,公共卫生的资金只走到乡镇卫生院一级公立医疗机构,无法延伸到养老体系中去,现在明确了医养结合由卫健部门牵头管理,应该能在政策方面打通这些“堵”点了,应该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公开招标,让有能力的社会组织,特别是让医养结合的机构购买服务。

四是,我们汉中目前应该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及时构建全市的物联网+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由民政部门牵头,整合信息资源,把全市所有的,不管大小和形式多样的养老机构整合到平台上,用民政部12349养老信息热线,为所有市民公示。养老的主体市场在于居家养老,全国平均9073的市场格局,在本地由于经济因素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居家养老的市场需求更大,让有养老需求的老人或家属通过网络信息能找到距离自己最近而且适合自己的养老机构。这样一是打通了信息忙点,二是透明度高,养老机构有利于接受政府和市民的监管。我考察了南方养老事业发展比较早的几个城市,南京玄武区做的最好,区政府一次性投资了600万元建设了区级养老信息平台,交由网络公司运营,政府每年给与运营补贴,他们的信息与南京是的信息平台连在了一起,通过信息对接本区的养老机构还为周边的其他区的老人提供服务。智慧养老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五是养老人才匮乏。特别是专业型实用的蓝领人才短缺,院校毕业的年轻人吃不了苦,上年龄的无技能,培养周期长。政府应该筹措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初级人才的培养。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对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科研成果给予资金奖励。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这个目标,探索破解制约医养结合工作发展的“瓶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加快“医养结合”探索研究工作步伐,使我院医养结合工作向纵深发展。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邮箱:ggxy023@nwu.edu.cn 电话:029-88308093 登录
陕ICP备28765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