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网站 English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请输入搜索信息: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应急管理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院友工作 | 招生招聘 
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单位简介合作交流 — 正文

上一条:基地成员参加第九届全国社会保障师资培训班和第十届社会保障教学研讨会 下一条:基地团队与西安市人社局召开座谈会

关闭

基地全体成员参加第五届公共管理基础理论与“大问题”学术研讨会
 

2024年6月15日,第五届公共管理基础理论与“大问题”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隆重召开。基地成员王举荟、王明慧在平行分论坛中分别做发言报告,会议由基地主任雷晓康教授主持。

西北大学副校长曹蓉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她首先向诸位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继而简要阐述了西北大学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学科建设成效,以及公共管理学科的重大意义与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近年来所取得的学术成果。曹蓉副校长期望本次大会能成为催化剂,唤起公共管理领域同仁对国家及区域治理关键、难题与热点的关注,并致力于培育一批怀揣责任感、肩挑社会担当、具有创新思维及实战能力的公共管理领域的人才。她同时指出,我们借此论坛之机,拓宽与各大高校公共管理学科之间的对话渠道,促进友谊的加深与合作的深化。最后,她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翟绍果教授主持并评议了第一阶段主题报告。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成福教授做了题为《国民精神与国家治理》的主题报告。张成福教授从传统认知的主客二分出发,深入剖析了精神的内在与外在联系,突显了精神在激发创新潜能中的关键角色。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等精神资源在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国家治理的层面而言,硬件设施是基础,更大的力量源于国民的认知与精神。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教指委委员、集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新华教授做了《公共部门中的算法治理:兴起、风险与规制》的主题报告。通过探讨算法的功能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强调了算法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普遍存在,指出了算法中心在教育研究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他指出,算法技术发展给公共部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算法技术有利于公共部门提高治理效率和质量,但同时也可能存在由专业性强、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问责机制和透明度问题,因此需要强调制定相应制度和框架以规范算法应用的重要性。

全国MPA教指委委员、复旦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春奎教授做了《公共管理中的行政负担研究进展与展望》的主题报告。他对国内外公开发表关于行政负担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描绘了行政负担的概念、测量方法、理论解释等,并重点探讨了如何减轻行政负担,提出通过数据化手段减轻行政负担、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途径,强调了技术在改善公共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第二阶段的主题报告由《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曹胜研究员主持和评议。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席恒教授做了题为《中国社会保障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的理论构建》的主题报告。他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情况,指出了中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及其改进方向,突显了教育和研究的促进作用。同时指出,数据保护和社会权利管理是构建更公正高效的社会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因素,要通过法律和数据理论的结合来加强社会管理的协同作用,从而实现权益共享和管理优化。最后,席恒教授提出了价值共创的理念,强调了全民参与和贡献的重要性及其实现方法。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王超教授做了题为《剧变时代、顽劣问题与共创:不确定环境下社会治理的范式转换》的主题报告。他首先深入探讨了“共创”这一核心概念和议题,随后着眼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多变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结合“乌卡”环境的概念解释了这些特性对管理和社交挑战的影响。通过比较简单的系统和复杂的系统,他指出问题的主观性和建构性,倡导对问题处理方式的重新考量。他认为,共创有四个关键元素:多元参与者、功能性的互动空间、迭代过程和新兴的组织形态,这些理念在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领域具有较大的潜力,鼓励从积极的角度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顾昕教授做了题为《作为治国理念的社会治理:多方主体协作互动,多种机制互补嵌合》的主题报告。他首先强调了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和其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应用价值,随后介绍了三种主要社会治理机制: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互补性及其在解决复杂社会问题中的作用。他指出,需要有效整合这些治理机制以更好地理解并解决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实现更有效的社会治理。

第三阶段主题报告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岳成浩副教授主持和评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杨立华教授做了题为《中国社会治理的 “四化”复合效应》的主题报告。他深入分析了中国社会结构与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探讨了在此过程中的政治、经济变革。他指出,国家关于社会治理“四化”针对传统中国、当代中国和西方社会,并借用复合材料学的理念分析“四化”之间的复合性,通过概念界定和操作化,以构建指标体系和实证研究的方式论证了“四化”复合效应表现。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朱亚鹏教授做了题为《顶层设计如何影响地方政策创新》的主题报告。他介绍了关于中国政策制定过程及其对地方创新影响的研究成果。他指出,中国的政策制定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前的地方自发创新尝试到十八大后凸显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互动的转变,在政策制定与执行中会存在灵活性与地域创新之间的矛盾。他以国家房改政策的变化和深圳房改政策的调整,论述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央地关系变化。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颜昌武教授做了题为《“特事特办”的治理逻辑》的主题报告。他追溯了该政策的起源,指出其作为改革开放初期在经济特区试行的一项新政策,目的是通过创新来应对特殊情况。随后,详细阐述了“特事特办”的应用范围,以及“特事特办”的实施机制和背后的精神价值。他指出,“特事特办”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挑战,政府应如何在遵守正规制度的同时灵活应对特殊情境。“特事特办”有其合理性必要性,但也存在潜在的问题和负面影响,在执行过程中要仔细权衡各种价值和利益,确保政策的正面效应最大化。

下午60多名学者参与了6个平行分论坛,围绕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前沿理论、方法模型、重大现实问题展开讨论,12名主持人与评议人对提交和发言的学术论文进行了精彩点评。平行分论坛一中,基地成员、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明慧作了题为《协同共进: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进路》的汇报。平行分论坛六中,基地成员、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王举荟带来《PYD视域下基层青年医技人才流失的内外部因素分析——基于平利县老县镇的实证研究》的分享。

最后,雷晓康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对与会师生衷心感谢,对会议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给予了积极评价,并希望在未来,公共管理领域学术界能够团结协作,共同推动学科的卓越发展。至此,第五届公共管理基础理论与“大问题”主题的学术研讨会落下帷幕。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邮箱:ggxy023@nwu.edu.cn 电话:029-88308093 登录
陕ICP备28765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