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张凤阳教授名家工作室主办的紫藤新语·公共管理学术工作坊(第五期)在西学楼13层公共管理学院多媒体会议室召开。本次讲座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唐钧教授作有关应急管理的学术报告,我院50多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我院院长雷晓康教授主持。
(讲座现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专章部署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用专节部署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强调应急管理工作,为未来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围绕这一宏观背景和发展要求,唐钧教授作了题为“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创建高质量安全发展”的学术报告。
(唐钧教授进行学术报告)
唐钧教授指出,大安全大应急的基础是应急管理的三重属性。应急管理所具有的应急属性、管理属性与公共属性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与应急管理实践中会形成“监测-响应”“决策-协调”“责任-能力”等相应的三种业务模式。在应急管理实践中之所以会形成应急管理体系的“僵局”,其根本原因在于功能紊乱和价值贬缩的双重失误。对此,唐钧教授提出两点优化路径:一是应急管理的单属性应该细分,即在属性能够或者应该区分的单属性层面趋于细分,通过属性甄选和适配情境,健全应急管理功能体系,如应急属性是“抢险救援场景”的最佳实践和公共属性是“社会安全场景”的治理良策;二是应急管理的多属性应该融合,即在属性无法切割或应该组合的多属性层面趋于交互,通过属性融合和模式综合,健全应急管理的价值体系,如管理属性+应急属性+公共属性的多属性综合化,再细分场景,力争应急速度+社会效益。唐钧教授认为,大安全大应急的建构方向是中国式现代化。要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走好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之路,有四方面具体举措:一是拓宽应急观念,力争关口前移,即直面人财损失、社会恐慌、负面影响等三重危机,杜绝责任事故;二是完善应急预案,修正本能反应,具体要从制定科学可行的应急预案、定期更新演练预案和加强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入手;三是强化应急响应,实施应急救援,具体要从智能响应、前置响应、专业响应和联动响应入手;四是优化应急决策,阻止灾害连锁,具体要从切断灾害之间的连锁反应、优化应急现场的应急决策和实施救援成链的综合策略入手。唐钧教授强调,大安全大应急的总目标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因此首先要匹配与风险对等的大应急大安全能力,建立健全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相匹配的应急系统和公共安全体系;其次,要健全和完善全域全员的公共安全体系,通过在全域全员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发动基层和群众参与隐患排查、防范化解、自救互救,在“最后一公里”形成根源治理的良好局面;最后,要培养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能力,在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雷晓康教授对报告做总结点评)
唐钧教授的报告视野宏大开阔、见解深刻透彻,使在场师生深受启发、获益匪浅。讲座结束后,我院院长雷晓康教授对报告做了总结点评。他指出,唐钧教授的报告紧紧围绕“大安全大应急”的研究主题,基础与前沿贯通,生动入心,富含启迪。同时,雷晓康教授表示,唐钧教授的学术报告对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的未来发展具有启发作用,未来,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主动面向西部地区、面向行业办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通互助、合作共赢,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自觉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