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上午,由西安市人民政府、陕西省民政厅共同主办的2024年第二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其中,由陕西省民政厅主办,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北大学健康养老研究院承办,西北大学出版社协办的“长安老年文化活动交流会”作为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于11日下午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1号馆(二号论坛区)圆满举行。
(博览会圆满举行)
(博览会圆满举行)
本次交流会聚焦老年文化主题,围绕文化养老、科技养老、老年教育等前沿议题,搭建一个供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及行业领军人物进行对话与交流的平台。会议旨在共同探讨老年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新利用,以期推动西安乃至全国范围内老年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增强社会的敬老爱老氛围,构建“养老、助老、安老、敬老、享老”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助、老有所依、老有所敬、老有所乐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发展目标。
(翟绍果教授发言)
本次交流会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西北大学健康养老研究院执行院长翟绍果教授主持。会议伊始,陕西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王永泉首先代表民政部门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王永泉巡视员指出,老年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西安市在老年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不断创新和进步。王永泉巡视员表达了对未来老年文化事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成就的期待,呼吁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推动老年文化高质量发展,为老年群体的幸福生活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王永泉巡视员发言)
在主旨报告环节,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秦琦玮博士作了题为《<道德经>中的敬母文化——知母孝母 双向奔赴》的主题讨论,探讨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秦琦玮博士引用了《道德经》的多篇章节,阐述了“天地母”的概念,强调母爱的绵延不断。随后,她进一步解释了“天道贵食母”的意涵,点出母亲是生命的源泉。秦博士还特别提到“知母知子,知子守母”的双向奔赴,体现了孝道与母爱的相互呼应。
(秦琦玮博士发言)
西北大学文学院成明明教授作了题为《宋代重阳登高的习俗演变与文化彰显》的报告,揭示了宋代重阳登高习俗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成明明教授指出,宋代重阳登高的形式多种多样,登高习俗的演变反映了宋代文化的特点,即多元并存的兼容精神,雅俗共赏以及稳健、淡泊、理性的人生态度。宋代的登高习俗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户外活动,还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尊重、对长寿的祈愿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成明明教授还提到,宋代重阳登高习俗的变迁,也映射出当时社会的演变与文化的发展。随着社会进步与文化繁荣,人们愈发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在宋代重阳登高习俗中,祈求避灾免祸的原始主题逐渐淡化,而岁时节俗的文化意义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
(成明明教授发言)
陕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欧阳静教授作了《中医药文化赋能健康养老》的报告。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医药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阳静教授指出,适应老龄社会的新型养老模式必须结合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实现医疗服务、养老护理和生活照料的统一,满足老年人的医疗与养老多重需求。欧阳教授阐明了中医药在健康养老方面的独特优势,如重视整体、注重“平”与“和”、强调个性化、突出“治未病”、简便易廉等。随后,她介绍了中医药赋能健康养老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路径,展望了中医药赋能健康养老的未来发展。
(欧阳静教授发言)
西北大学出版社副总编柴洁就《老年图书市场与发展》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她表明应对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与老年图书市场给予重视,分析了老年图书市场现状和发展策略,指出需要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其精神文化的需求。最后,她对老年图书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简要展望。
(副总编柴洁发言)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都市生活中心/银龄频道的主编侯璟作了《媒体深融助力养老事业“老当益壮”》的报告。她介绍,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将通过融合力、平台力、创新力三个着力点加快建成陕西首个银龄频道。一是首创模式赋能产业,在全国首创“民政+广电”合作运营模式,通过手机端、电视端创新打造养老专业互动融媒平台;二是广拓渠道广聚民意,利用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全媒体传播矩阵,开设老年类专栏,联动其他相关矩阵,通过缔造大IP,传播大声量,形成大流量,实现跨时空、跨地区、跨平台的联动,提升银龄频道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三是激发活力激扬产业,打造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1+2+3+N”的发展模式,深耕养老产业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创新适老的传播方式和融媒产品。通过共创、共融、共享的理念,推动养老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主流媒体与养老产业的深度融合。
(主编侯璟进行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刘骥教授在题为《老年教育神经科学》的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老年教育以老年大学、开放大学为主要载体成开放式、大发展的良好新形态。他提出,大脑可塑性是老年教育神经科学发展的核心,大脑可塑性在人类智力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是终身技能学习和再学习的固有特征或能力。在对老年教育神经科学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中,他强调大脑的正向可塑性具有无穷潜力,当前老年神经科学研究应当超越微观机制层面的研究,进一步关注和探究影响大脑可塑性的“泛学习环境因素”。
(刘骥教授发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西北大学健康养老研究院院长席恒在题为《养老科技与科技养老:新质生产力助力养老服务》的报告中,强调了科技创新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重要性。他指出,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科技创新将成为养老服务的关键支撑。席恒教授提出,包括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型劳动者在内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为养老服务带来新机遇。他详细介绍了材料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安全监测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如智能手环、远程医疗咨询、康复机器人等。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为养老服务提供了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席恒教授呼吁政府、市场和社会服务主体合作,共同推动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他强调,全社会的合作将有助于培育养老文化,实现合作共赢。
(席恒教授发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青连斌教授作了题为《从老年群体的社会心理看文化养老》的报告,为应对老年群体的社会心理变化和文化需求提供了新思路。青连斌教授指出,尽管老年群体社会心理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的,但由于老年人角色变化和社会快速变迁引起的不适应,以及信息相对封闭、思维模式固化、缺乏辨别能力等因素,他们也面临着孤独感、失落感、不公平感或相对剥夺感、焦虑感、不确定感以及不安全感和无助感等负面社会心理现象。青连斌教授强调,“文化养老”是破解老年群体负面社会心理和思想困惑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可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青教授还强调了优秀传统养老文化的传承和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通过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优秀传统养老文化,可以引导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青连斌教授发言)
秦系银龄,怡养长安;古韵西安,乐享天年。老年文化的发展之路,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希望,责任重大,道阻且长。本次交流会,不仅汇聚了各方智慧,凝聚了广泛共识,探讨了老年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也在此基础上交流了相关前沿话题,为推动西安乃至全国老年文化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开辟新视野,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