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19:00,我院于线上举办了2025年第9期正学报告会。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赵夏、2023级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胡晓蝶、2023级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刘瑾祯、2023级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李雨航、2024级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吴远春、2024级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詹天月、2024级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刘苗、2024级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杨不为分别作为主讲人进行专题学术汇报,崔旭教授担任评议人,部分研究生旁听了此次报告会。

(图1 开场PPT)
2023级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赵夏的汇报题目为《三维框架下中美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政策对比研究》,她主要从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设计及结果分析五个方面展开。在选题背景中,她从国际视野出发,把握全球档案数字化趋势,并基于中美比较视角,构建“政策工具-政策主题-政策效力”三维分析框架,以探析两国政策文本特征,为我国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提供参考。研究思路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通过文献研究厘清不足,系统收集中美政策文本,运用质性内容分析、LDA主题模型和PMC指数模型进行多维度分析。研究设计详细说明了政策文本选取与内容分析框架构建,结果分析显示中美政策工具结构相似但主导工具不同,供给型与需求型工具存在不足,政策主题可归纳为制度规范、基础设施与场景化应用三大维度,政策效力评估为后续政策优化指明了方向。
崔旭老师充分肯定了赵夏同学的研究,指出其研究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工作量饱满,政策文本收集与分析扎实,三维框架的构建与应用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研究结论对中美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政策的差异与共性剖析深入,为我国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启示。

(图2 赵夏同学汇报)
胡晓蝶汇报题为《认知失调背景下数字原住民网络谣言接受影响因素研究》,从数字原住民的认知特征出发,探讨其在面对网络谣言时的接受机制及心理动因。研究指出,数字原住民虽然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与网络熟练度,但因价值观尚未完全稳定、情绪易受外界刺激影响等特点,更容易陷入认知失调状态,导致对网络谣言的误信与传播。课题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18名高校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与开放式编码,构建出数字原住民网络谣言接受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揭示,谣言接受受到认知经验、情绪唤醒、社会信任与涉入程度等多因素的交互作用。最后,报告提出了从教育干预、信息发布规范、社会认知引导等多方面入手的治理建议,以期为提升数字原住民的谣言识别与信息判断能力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崔旭老师点评:该汇报主题新颖,紧贴当前网络舆情与数字素养研究前沿,逻辑清晰、结构合理。报告者能结合认知失调理论与数字原住民特征展开分析,理论基础扎实,研究方法得当,访谈设计与模型构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创新性。建议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拓展样本规模,增强结论的普适性与统计支撑,并可在模型验证环节引入量化分析,以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推广性。整体表现优秀,研究潜力突出。

(图3 胡晓蝶同学汇报)
2023级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刘瑾祯的汇报题目为《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档案文化形象感知研究 ——以《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为例》,她分别从研究背景及目的、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研究结论及建议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阐述了以豆瓣电影网《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的公众评论为样本,利用八爪鱼采集器爬取包括公众名称、评价内容、IP属地、评论时间、感受以及总体评分的数据样本,通过数据处理和清洗,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 6.0文本挖掘软件对《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的评论进行数据分析,从高频词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三方面对非结构化语料进行可视化呈现。明确了传播内容的独特性及紧扣多元文化需求的重要性,提出聚焦内容创新、注重技术融合、加强跨领域协作等建议,以期为档案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崔旭老师点评:肯定了刘瑾祯同学的研究框架的完整性和逻辑性,通过运用ROST软件对文本数据进行高频词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及情感分析,将文本数据进行可视化,较为完整地展现了各关键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以《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为实例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说服力,能够为档案文化传播与建设提供借鉴和思考。

(图4 刘瑾祯同学汇报)
2023级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李雨航的汇报题目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历史人物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研究——以陕西省为例》,他主要从研究背景、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内容和研究总结与不足四个方面展开。在研究背景中分析当前红色文献资源以及历史人物研究的现状和不足,提出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在研究思路与框架部分,具体研究实现分为本体模型构建、数据获取、知识图谱构建和图谱应用四方面。在研究内容部分,从类层次设计、属性定义、本体实现和本体评估角度对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历史人物本体模型进行阐述;爬取陕西省地方志中人物志中的人物信息,并以此进行命名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处理,使用Neo4j图数据库完成知识图谱的构建;构建了知识图谱可视化系统,实现可视化展示、知识检索和路径发现等功能,最后进行总结并说明知识问答功能未实现等不足。
崔旭老师肯定了李雨航同学的研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清晰,应用图请领域研究方法对抗日战争时期人物进行研究,并构建了知识图谱,指出后续可以在知识发现方面进一步研究。

(图4 李雨航同学汇报)
2024级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吴远春以《目录学提要方法在读书短视频类知识服务中的应用与互鉴发展路径探究》为题开展汇报。
汇报围绕五大方面展开:一是引论部分,挖掘中国传统目录学方法在当代知识服务新业态中的新价值,指出其需主动适配大众需求、发掘价值生长点;二是分析读书短视频与目录学提要方法在目标上的趋近性,二者在促进全民阅读、图书推介及用户认知提升上目标契合、价值互补;三是探讨二者在过程上的相似性与互补性,梳理出内容要素组织的共通点与流程侧重差异;四是阐述目录学提要方法对读书短视频“信息失真”“阅读替代”“内容同质”等缺陷的弥补价值;五是构建图书知识服务设计框架,展望目录学提要方法与新兴业态的融合路径,提出以通俗化方式传递专业信息、助力阅读推广的方向,让知识服务触及更多的普通读者。
崔旭老师在评议中肯定此研究的研究框架清晰完整,以“内涵分析—契合性论证—缺陷弥补—融合路径”为递进主线,层层深入。研究直面读书短视频“信息失真”“阅读替代”“算法茧房”等现实痛点,针对性提出目录学提要方法的解决方案路径。

(图5 吴远春同学汇报)
2024级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詹天月同学的汇报题目是《国家科学基金视域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科研成果绩效评价研究》。她主要围绕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数据来源、项目立项情况分析、绩效评价指标分析以及研究结论六个方面展开讲述。首先,她提出本文对国家科学基金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科研成果进行绩效评价研究,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接着她对研究内容进行简单介绍,本文是基于200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领域下的立项项目及论文成果,构建了包括科研产出效率、创新能力以及学术影响力三个维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通过分析多视角的绩效评价指标揭示该学科在国家科学基金支持下的科研成果绩效特征及演变趋势。最后,根据统计分析、TF-IDF算法等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强人才培养、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际合作等建议。
崔旭教授对詹天月的汇报进行了点评。首先,她对汇报内容表示了肯定,指出其研究数据较多、逻辑清晰、研究内容很扎实,并根据部分汇报内容进行了讲解。同时指出信息资源管理这个学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都有立项项目,但以社科为主,是平行的国家级项目。

(图6 詹天月同学汇报)
2024级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硕士研究生刘苗汇报的题目为《人工智能赋能档案检索工作的可行性与实践方案探索》,她主要从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与思路、可行性论证、实践方案与效果评估等方面展开。研究背景上,结合数字时代档案海量增长且非结构化数据占比高、传统检索效率低、查准率不足的瓶颈,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契机,指出该研究对推动档案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的价值。研究内容与思路上,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法,遵循“理论基础-现状分析-可行性论证-实践方案-效果评估”的逻辑,梳理国内外应用现状。可行性从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伦理四维度论证,明确人工智能的应用条件;实践围绕“数据-技术-应用”三级架构,结合高校档案馆试点实施,最后通过多维度指标评估效果并优化,为档案检索数字化、智能化提供了参考。
崔旭教授首先对刘苗的研究给予了肯定,认为该研究紧扣人工智能技术与档案管理融合的学术热点,精准切中传统档案检索效率低、非结构化数据处理难的现实痛点,对推动档案机构智能化转型、丰富档案管理学科理论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同时,崔旭教授建议进一步完善研究,可深化试点细节,增强方案落地性,为档案检索智能化领域提供更具实操性的参考。

(图7 刘苗同学汇报)
2024级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杨不为同学的汇报题目为《面向文教合作的红色记忆资源建构与开发》。他介绍了红色记忆资源建构与开发的政策、要求、目标和理论依据,并指出青年群体对红色教育的需求与偏好,与当前红色记忆资源的开发方式存在不匹配的现实情况。为此,他对青年群体红色记忆资源认知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介绍了调查结果与发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红色记忆资源体系框架,并依据文教合作的宗旨提出红色记忆资源的五大开发路径,建议在坚守文化要义与内涵、兼顾遗产理念与产品理念、健全管理与监管机制的前提下,以个性化推送、AR/VR产品开发、交互式电影、红色题材游戏为重点推进红色记忆资源开发与应用。最后,他总结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红色记忆资源建构与开发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崔旭教授对杨不为的汇报进行了点评。她对汇报内容基于问卷调查了解青年群体对红色记忆资源认识和认知进行了肯定,认为该研究较为扎实;同时,也认为汇报中应用方案部分缺少与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的结合,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提升红色记忆资源开发与传播的效率,以及公众对红色记忆资源的接受度。

(图8 杨不为同学汇报)
至此,此次正学报告会在八位同学的研究分享与崔旭教授的专业点评中顺利结束,在充实的学术交流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