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创新”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社会治理50人论坛在浙江工商大学举行。来自全国3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基地主任雷晓康教授受邀出席并作主题发言,基地成员马子博、于林霞、程冠斌、韩晓丽参加会议。
雷晓康教授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审视与未来进路”为题发言,围绕社会治理的历史脉络、现实挑战、总体要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剖析。雷教授首先厘清了“管理”与“治理”的区别。他强调,“管理”主要侧重于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其主体相对单一,具有强制性;而“治理”则注重权力来源的多元化,包括政府机关、社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等,治理更强调民主发展和多元互动,鼓励各方自主表达、协商对话,以形成共识。接着,雷教授指出当前中国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四大挑战。一是社会化程度不高,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参与度有待提升;二是法治化保障亟待健全,权责失衡、监督失范等问题亟待解决;三是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技术、伦理、制度和权利等方面的挑战亟待应对;四是缺乏专业化的规范性标准,影响了治理效率和效能。对于未来五年的基层社会治理,雷教授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他呼吁建立起以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同时,他还建议健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并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在展望未来进路时,雷晓康教授提出了四大策略。首先,要构建协同治理机制,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水平;其次,要健全法规制度体系,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再次,要加大技术赋能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最后,要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水平。雷晓康教授的发言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和热烈讨论。
本届论坛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主办,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省计算社会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社会政策研究》杂志、全省共同富裕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浙江省省部共建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支持。
据悉,中国社会治理50人论坛以“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为宗旨,秉持公益性、学术性、引领性三大原则,坚持学术讨论与政策研究并重,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围绕国家社会治理重大议题集中研讨,切磋有关社会治理的重要话题。迄今为止已先后举办了六届,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政策理论研究成果,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助推了中国社会治理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