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到2029年,初步形成覆盖面稳步扩大、保障日益全面、服务持续改善、资产配置稳健均衡、偿付能力充足、治理和内控健全有效的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框架。保险监管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监管能力和有效性大幅提高。到2035年,基本形成市场体系完备、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监管科学有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保险业新格局。
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习总书记在会议中提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他强调要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全力保障黄河安澜;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稳步增进民生福祉;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最后,他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中央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加大支持力度,沿黄各省区党委和政府要担起主体责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宣布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同步启动延迟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用十五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六十周岁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分别延迟至五十五周岁、五十八周岁。
为深入理解、贯彻落实上述政策会议精神,提升基地成员对前沿理论、热点议题的敏感度和知晓度,2024年9月23日下午14:00,基地召开热点议题集体学习研讨会,就上述三个热点议题进行深度学习。
首先,基地助理研究员郑冰茹博士和研究助理王明慧、陈素素结合社保专业知识,对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进行深度解读。郑冰茹博士以《我国渐进式延迟退休制度的政策演进和社会效应》为题作了主旨汇报。她将我国退休政策划分为四个阶段,从社会背景、政策内容和政策意义三方面,对各阶段退休政策进行细致梳理。并结合当前时代特征、社会需求提出我国退休政策正面临经济转型和人口结构特征变化的双重挑战,因此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进行性。接着,她对近期出台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政策内容和政策亮点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她从收入和就业两方面入手,系统性分析渐进式延迟退休可能会带来哪些积极的社会效应。王明慧以《高龄就业者劳动保障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为题,从劳动力市场、生命周期和社会包容性三个角度分析了高龄劳动者就业的影响因素,随后剖析了高龄劳动者的就业困境,指出高龄劳动者就业面临劳动参与率偏低、就业结构面临挑战和劳动权益保障不足等困境。然后,她从延迟退休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保障等方面系统总结了高龄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的国际经验。最后,她提出四点发达国家高龄劳动者就业保障政策对我国的启示:一是提出应当纠正思想认知,二是完善政策法规,三是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四是完善就业保障。陈素素以《延迟退休何以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协同治理》为题作了主旨汇报。她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延迟退休将坚持“自愿、弹性”原则,逐步实施,以小步调整和分类推进方式减少社会冲击,确保劳动者权益。其次,社会组织与企业被视为关键角色,它们将通过提供健康检查、心理咨询、灵活就业模式等措施,帮助延迟退休人员维持工作与生活平衡。最后,延迟退休的系统拓展需与养老金制度及劳动就业制度协同配合,推动职业技能提升和数字素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就业保障和支持。
接着,基地研究助理沈冰洁、陈露、魏铭结合应急管理、基层治理和行政管理等专业知识,解读《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沈冰洁以《巨灾保险:保障范围、能力与挑战》为题作报告。她以《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中提出的“巨灾保险”为切入点,按照巨灾保险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巨灾保险的保障能力与国外比较、巨灾保险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以及如何提升保险业服务民生保障水平的思路,阐述了巨灾保险作为应对重大灾害的手段之一,应建立适合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进一步减轻政府和财政负担,并指出当前保险机构应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科技创新与风险减量服务相融合,改进风险减量服务,支持防灾减灾救灾。陈露以《强化监管引领: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意义与路径探索》为题,详细解读了政策内容,明确了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与必由之路,强调了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与社会“稳定器”重要性功能,并从加强监管的角度提出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集中表现为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共进形成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坚定不移深化保险业改革开放,持续提升发展质效;强化保险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培育中国特色保险文化。魏铭以《保险创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现路径》为题,系统性地解析了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强调了其作为创新驱动、高效能、高质量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同时,进一步说明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指出保险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保险行业作为风险管理与服务的重要领域,积极响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科技保险、绿色保险、数字保险及优化保险资金运用等多维度创新,为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数字经济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科技保险助力企业技术创新,绿色保险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数字保险保障数字经济稳健发展,而保险资金的长期投入则为新质生产力构建了稳固的资金基石。
最后,基地助理研究员冯伯豪博士,研究助理由悦、王举荟结合文化管理、基层治理等专业知识,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议题进行详细解读。由悦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论述》为题,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走访了黄河流域的九个省区,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多次对黄河流域重点区域生态保护治理作出指示,形成了一系列有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论述。本次分享从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现实背景、形成和发展脉络出发,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要论述进行梳理分享,从理论和现实层面理解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价值。冯伯豪博士以《弘扬黄河文化、传承民族根脉——文化遗产保护和文旅融合》为题,围绕黄河文化,对黄河流域物质文化的辉煌成就和精神文化的主要内涵进行了简要介绍,总结了弘扬黄河文化的方法基础。同时,从红色文化遗产系统保护 ,打造黄河红色旅游带和建设数字黄河三个方面汇报了推进黄河流域红色文化发展的路径。第三,汇报分析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精神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包括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黄河文化遗产资源整理不足和黄河文化的产业化推动不足三个方面。最后,汇报总结了黄河流域文旅融合的发展现状,并从机制创新,聚焦重点和传播赋情三个方面分析了推动黄河流域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王举荟以《构建协同治理新格局,筑牢黄河生态安全屏障》为题进行主旨汇报,她指出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治理开发,历代领导人都对黄河的治理和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指导。在理论基础方面,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思路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然而,黄河流域协同治理还面临政策法规困境、跨界治理难题和行政区划因素带来的协同难题。因此,在经验借鉴方面,可以学习国内外成功案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
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作为理论研究的前沿阵地和政策创新的孵化器,对于把握政策导向、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咨询具有重要作用。基地将继续坚持守正创新,通过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继续坚持学习前沿理论政策,不断提高把握政策的能力。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掌握和运用学懂弄通做实的有效方法,持续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