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全流程育人
(一)专业教学
学院目前有自然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应急信息管理、应急资源管理、灾害经济等方面师资团队约40余人,其中有7人为陕西省应急管理专家。另外,还聘请台湾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等兼职教师20余人,形成了专业覆盖面广、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2021-2022学年上半学期我们开设了三门专业课,分别由雷晓康教授、梁炜博士和张津嘉博士担任主讲教师。
雷晓康教授讲授《应急管理概论》,系统、科学地梳理了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并构建相关理论体系,设置应急预案、应急体制、机制、法制、科技支撑体系等专题,助力学生全面掌握应急管理核心知识。
梁炜博士讲授《中外应急管理比较》,基于应急管理基本理论,重点分析、比较了中国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应急管理模式的异同,就应急管理发展历程、体制特点、难点问题、改革方向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梳理和研讨。
张津嘉博士讲授《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系统介绍了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框架,通过案例分析助力学生更深层次理解,风险管理不仅对于政府,而且对于企业和金融领域也非常重要。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指将“先教而后学”转向“先学而后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021年11月26日、12月3日,在雷晓康教授讲授的《应急管理基础》专业课程中,通过翻转课堂,我院2021级应急管理专业8位硕士研究生对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进行再学习,在思想认识上继续深化理论探究,切实把应急管理前沿理论学习环节做扎实。在梁炜博士和张津嘉博士的课堂上,也鼓励让学生参与专题探索,形成开放式良性互动。
通过翻转课堂的再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注重实效,并且巩固了应急管理专业知识学习成果,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考核
课程考核采取综合性考核,分别从课堂表现、期中汇报、期末论文三个方面进行,三个方面占比不同,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来定。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到课情况,听讲情况,发言情况,平时作业等;期中汇报为小组形式,做案例分析报告、论文分析等;期末论文要求结合本课程的特点,选择有创新性的选题,提交一篇学术论文。
二、实习实训强技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国家综合性救援力量建设,采取与地方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相结合,建立共训共练、救援合作机制等方式,发挥好各方面力量作用。”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更好地促进应急管理专业教学、科研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本学期我院老师带领学生参与了多次实习实训。
(一)西咸新区能源金融区火灾风险评估
2021年10月10日和10月31日,西咸新区能源金融区火灾风险评估项目团队在周文光老师的带领下赴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区进行第4次和第5次调研。调研分别针对住宅小区风险隐患和服务型单位展开。
(二)西安市新城区消防应急演练
2021年11月8日,我院封超老师、孟蕾老师、许振宇老师、李姗姗老师以及9名硕士研究生深入新城区解放门街道,参加西安市新城区消防应急演练和公共安全座谈。
(三)2021陕西省山地救援演练示范暨黄龙救援奔袭活动
2021年11月26日至27日,我院应急管理团队教师代表邓武红老师、学生代表刘泓贤参加了“2021陕西省山地救援演练示范暨黄龙救援奔袭活动”。此次演练活动由夜间山地技术搜救演练、日间奔袭救援演练和河道吊运技术演练三部分组成。我院师生团队全程跟随陕西省山地救援队和陕西省消防总队渭南支队进行了夜间山地技术搜救演练,次日,又先后观摩了10公里奔袭救援演练以及河道救援吊运技术演练。
(四)西北大学实验室风险评估
2021年12月16日,我院首届应急管理专业8名硕士研究生先后进入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化学工程与工艺学院实验室、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实验室、物理学院实验室,从应急管理专业的角度对我校实验室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估。
三、情景感知识风险
“看电影,学应急”应急管理情景感知与研讨活动是我院的一个新特色、新活动。旨在通过电影构建的突发事件情景进行沉浸式体验,感受应急管理理论知识在应用情景中的具体化呈现,是增强应急管理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能力、提升应急管理情景感知能力的手段。截至目前,我院已经举办了5期“看电影,学应急”活动,分别观看了《伦敦陷落》《中国医生》《生存家族》《复仇者联盟》《烈火英雄》共5部电影。观影后,应急管理专业研究生基于应急管理视角撰写观影感想与体会。
四、笔耕不辍勤思考
今年以来,我院加强了人才培养的制度和组织建设,构建媒体运营矩阵“一号两刊”,众多教师参与内容建设,撰写大量文稿。在工作组运转过程中,团队吸纳应急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参与,通过充分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
(一)公众号运营——“西大应急”
“西大应急”公众号启用于2021年10月1日,用于推送应急管理学院的各项活动。
(二)简报——西大应急管理简报
《应急管理简报》是我院的一项常规工作。简报从学术活动、学科建设、专家视角、学院动态、科学研究、学术成果等方面进行简要总结。
(三)刊物——《应急管理文摘》
2021年下半年,我院在雷晓康院长的指示下,搭建《应急管理文摘》工作组,从2021年10月开始每月推出一期《应急管理文摘》,选取应急管理研究的最新文献编辑成册。
五、学术活动促科研
(一)听
1.学术报告
2021年10月8日,国际关系学院刘跃进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全方位研究国家安全》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刘跃进教授从国家安全、国家安全的构成要素、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全面保障国家安全六个维度对国家安全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2.正学报告会2021年11月9日,陕西省消防救援总队工程师刘晓鹏应邀作消防安全报告。以《消防的前世今生和体制机制》为题,阐述了什么是“消防”、消防救援队伍的职责使命、火灾的成因及预防对策等问题。刘晓鹏工程师的报告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作为“应急人”践行应急管理新使命,筑牢民众“生命线”的责任担当。
(二)讲
1.集体备课会以高校联盟为依托,我院召开多次集体备课会。2021年9月30日,由全国应急管理本科专业高校联盟(会议型虚体联盟)主办的全国应急管理联盟集体备课会领会学习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会议精神在线召开,与会专家就“生物安全”主题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本次会议广泛探讨了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以及治理体系建设的不同问题,通过学习,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生物安全”的认知,还锻炼了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我院应急管理专业9名硕士研究生分别就学习情况分享了自己的体会。
2021年10月14日,全国应急管理本科专业高校联盟集体备课会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线召开,本次会议是全国应急管理本科高校联盟对于2021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积极响应,广泛探讨了网络安全风险防控以及治理体系建设的不同问题。我院应急管理专业9名硕士研究生也加入其中,围绕网络安全主题分享了各自的学习体会。
2.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旨在通过搭建平台为院内外师生提供学术成长机会,以此助推应急管理学科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本学期已召开了9次学术研讨会。2021年12月16日,“西大应急”(NWU. EM)公益学术报告sEMinar 7th正式启动,充分发挥西北大学文理工管法综合学科的优势,围绕总体国家安全体系展开跨学科交流,邀约各路专家加盟#公益学术,助力全国应急管理本科联盟院校人才培养。
3.正学读书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院通过“正学读书报告会”促使研究生多读书、读好书、助推专业素养的形成,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2021年11月6日应急管理专业全体硕士研究生参加了第17期正学读书会。各位汇报人从作者简介、背景与目的、逻辑思路与框架、主要观点与内容、现实启示与应用五个方面展开,向参会者分享了自己的书目。刘泓贤同学做了以《伦理养德,以德善治:从管理理论到管理哲学——读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的读书汇报,冯皓晖同学分享了钟开斌教授的《应急管理十二讲》,张心馨同学分享了李雪峰教授的《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冯晨同学分享了米歇尔·沃克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王之天同学分享了高小平教授的《中国应急管理制度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李孟然同学分享了《“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经验中国方案》,叶旅艳同学分享了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名作《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具体内容详见往期推送。
六、党建与学科建设融合互促
我院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将党建与学科建设相融合助推人才培养。研究生联合党支部积极响应学院“党建与学科建设高度融合”的方针,扎实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融专业学习于党日活动之中,以党日活动促进专业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内容详见后续推送。
七、躬身入局齐战“疫”
(一)“躬身入局·应急管理学子如是说”活动
我院在启动“躬身入局,西安必胜”的同时,在应急管理研究生中策划设置“应急管理学子如是说”活动。刘泓贤、李孟然、王之天等同学结合自身研究优势,聚焦疫情防控存在的问题,从各自专业角度“躬身入局”剖析问题,“以笔为援”积极为疫情防控工作建言献策,助力全民战疫。
(二)躬身入局,彰显战“疫”行动力
我院多名师生参与到西安战“疫”工作中,发扬志愿服务精神,为抗击西安疫情作贡献。许多老师通过撰写应急文稿,以笔为援发挥专业优势;应急管理团队成员陶俊老师、伍勇老师,2021级应急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易知、王之天、刘泓贤同学积极报名参与志愿者活动,在核酸检测辅助采集、现场秩序维护、应急物资转运等方面发挥作用,发扬了应急人勇担使命的风格。
一年来,西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助力学生将专业理论素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顺应应急管理发展大势,深化理论与实践同向同行。面向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无急可应,万物安然”的美好未来贡献西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