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网站 English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请输入搜索信息: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应急管理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院友工作 | 招生招聘 
日常动态
 
 
 
  日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应急管理日常动态 — 正文

上一条:联盟会议 | 数智化时代智慧应急管理创新发展高端论坛 下一条:联盟协办 | 2024年第一届气象链生灾害应急管理国际学术会议

关闭

我院参加2024年中国应急管理学科发展论坛
 

5月11日到12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学科评议组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和应急管理学院承办的“2024年中国应急管理学科发展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近70家高校、科研院所的200余位嘉宾,以及公共管理和应急管理学科学术期刊的负责人、资深专家参会交流。西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院长雷晓康教授受邀出席,梁炜老师及部分博硕士生和本科生参加会议并作报告。

         


发展论坛顺利开展


雷晓康教授以《面向公共安全需求的复合型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为题作报告。为建设好、发展好应急管理专业,培养更多优秀应急管理人才,需要建立面向公共安全需求的复合型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雷教授指出,在课程体系方面,应设置贯穿应急管理全过程的专业课程。在课程改革方面,要打造特色“金课”,调动优质教育资源投入本科教学,实施课程准入与淘汰制度,推动课堂创新革命。在实践教育方面,需加强与应急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单位合作,丰富“三层次—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并实施竞赛动态资助,鼓励应急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参与。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建立以教学质量报告、院(系)教学评价、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为主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

              


雷晓康教授作报告


博士研究生于林霞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中的制度性集体行动研究》的汇报。研究立足于制度性集体行动视角,梳理现有的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的协作模式和集体行动主体,指出现有模式在突发事件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合力。研究认为应该构建多层次的权力介入体系,在不断的竞争与合作中塑造融合共生理性共识。

         


于林霞作报告


粱炜博士、本科生杨蕊作了题为《中国西北内陆居民的气候风险认知及适应性分析——基于西安市719位城市居民调查样本的统计分析》的汇报。研究基于西安市719位城乡居民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采取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公众气候变化认知、气候风险敏感性、气候风险适应性、公共部门气候风险适应措施评价水平及其影响机制。

博士研究生黄润芸作了题为《黄河流域智慧应急府际协同分析框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的分享。研究立足于大应急大安全框架下,对跨黄河中下游4省区24位参与应急管理相关工作的受访者进行深入访谈,在TOE框架基础上,引入协同理论、4R危机理论,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并构建出技术、组织、环境和协同因素联动黄河流域智慧应急的府际协同TOEC分析框架。

硕士研究生程冠斌、邓紫皎作了题为《党建引领社区应急治理体系研究——压力分析、状态评估与响应机制》的分享。研究以西安市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实践为案例,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作为理论分析工具,深入剖析了社区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急治理机制。详细探讨了社区在应急治理过程中所承受的多重压力,评估了社区在此类事件中的实时状态,以及党建引领下所采纳的有效响应策略。

硕士研究生韩晓丽、王纪元作了题为《基于扎根理论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运转机制研究》的分享。研究以中国知网关于基层应急管理的新闻报道为基础,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转的“驱动—主体—保障”模型。研究发现,在推动各级应急管理机构改革的进程中,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在驱动因素、主体因素、保障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实现良性运转。

            


发展论坛顺利举行


“2024年中国应急管理学科发展论坛”举行了6个主题平行论坛、4场青年学者论坛200余位学者就应急管理的体系、协同、政策、技术、能力和创新等应急管理重大议题开展学术报告和讨论,从不同角度回答如何在现有应急管理工作成效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真知灼见。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邮箱:ggxy023@nwu.edu.cn 电话:029-88308093 登录
陕ICP备28765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