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网站 English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请输入搜索信息: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应急管理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院友工作 | 招生招聘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应急管理科学研究 — 正文

上一条:立足长远,夯基固本:转换态下校园疫情风险治理 下一条:建强学校防疫物资保障体系

关闭

健全疫情信息管理机制 提升学校疫情防控能力
 

健全疫情信息管理机制 提升学校疫情防控能力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2021级应急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张心馨


此次疫情是对高校信息化应急响应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暴露出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短板和不足,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提升学校应急防控能力:

一、平衡信息化治理和技术支撑的关系

高校信息化部门无法实现快、稳、准地为疫情防控中各管理部门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提供及时响应和支持,其在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参谋、咨询、决策参与机制仍需完善。多数高校信息化部门管理体制没有理顺,职能定位仍停留在“教学辅助部门”,功能定位模糊不清,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无法满足高等教育改革中“以信息化促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要求。

高校领导应加强对信息化建设、治理、统筹、服务等工作的了解,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发展对高校治理相关工作的重要推动作用,将学校发展的综合改革设计与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融合及衔接,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治理现代化。

信息化部门应以提高学校管理、服务、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为目的,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找准自身定位,主动作为,以师生信息化需求为导向,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高校现代化治理体系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创新治理方式方法,提高高校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二、加强信息化部门技术团队建设

高校信息化部门自有技术团队人员不足,技术不全面,疫情防控各项应用建设所需快速响应支撑能力有待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外网访问、线上教学平台、视频会议系统、业务系统、网上办事大厅保障,健康打卡、校园进出管控、返校各阶段健康报告及行程管理等,都要求信息化部门快速响应,用最短的时间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但由于信息化部门人手普遍不足,技术团队在网络架构、数据库、应用前端后端开发、信息安全等各项技术方面存在短板,导致不具备完全自行开发能力,转而委托第三方公司来实施,而第三方公司在需求响应、开发周期、产品成熟度、开发费用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不能快速响应学校的需求。

因此,高校建设自有的信息化技术团队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扩充技术人员,提升团队技术综合能力,使学校能够自主可控快速完成应用的开发,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三、提升疫情防控信息化平台建设

信息化基础平台、支撑平台、工具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无法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快速构建疫情防控应用。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提出了各种信息化应用需求,如果所有的需求都从零开始建设,那么建设效率、建设质量、平台稳定性等都无法保证,这就需要信息化部门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对已有的信息化应用进行改造,快速响应各种新的需求。

如疫情防控中的各种在线申请,可通过办事大厅流程引擎快速搭建;移动健康打卡日报,可通过改造移动校园调查问卷应用快速实现;校门楼宇管控,可通过改造会议签到系统快速实现;解决身份识别,可通过一卡通实体卡、虚拟卡和人脸识别系统快速实现;各类打卡待办提醒,可通过统一消息平台实现等。

这些都要求高校要扎实做好各类信息化基础平台、支撑平台和工具平台的建设,为快速解决问题提供支撑和保障。

四、要平衡好快速响应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满足应急信息化需求,有时不得不采用校外互联网应用平台来实现。

如个人每日健康情况报告,利用公共问卷平台可快速满足需求,但因无法做到统一身份认证,师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健康状况,甚至是家庭成员的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都要在第三方平台填报;又如各种在线培训、在线讲座等报名,需要参会人员填写个人信息,包括联系方式等,都存在极高的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对于个人敏感信息的采集,在快速响应的同时,也要做好数据的管理和保护。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邮箱:ggxy023@nwu.edu.cn 电话:029-88308093 登录
陕ICP备28765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