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网站 English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请输入搜索信息: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应急管理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院友工作 | 招生招聘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应急管理科学研究 — 正文

上一条:黄蕊 张启森 || 优化封控隔离区管理(1):心理疏导 下一条:解放门街办“解先生”防疫团队||关于老城区老旧街区一线防疫实操的反思

关闭

郭秦川 || 阻击疫情需要两大关键支撑
 

郭秦川 || 阻击疫情需要两大关键支撑

纵观去年全国关于疫情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实践经验,以及来自陕西志愿者联合会有关调查数据观察,想要持之以恒阻击疫情的蔓延和传播,直至疫情彻底歼灭或清零,实现正常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运行秩序,需要“两大”关键物资支撑和保障,一是抗疫物资;二是生活物资。从所获调研数据和类别观察,调研范围涵盖14个社区、收到有效调研反馈信息表708份,其中社区居民471份社区志愿者 223份、社区主任(或管理员)14份。分类观察:

01

一是从调查数据有效份数观察,社区主任占2%,居民和志愿者分别占调查份数67%和31%。主要体现和反映抗击疫情工作中,最基层一线人员和居民的需求基本构成状况。
IMG_256

02

二是从是否自愿参与志愿者意愿观察, 收回调查信息反馈,自愿和愿意参加人数占绝大多数。充分反映了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诉求和心声,以及对志愿事业的支持,说明陕西百姓对这片故土的厚爱和期待。

IMG_257

03

三是从自愿参与防疫工作的人员性别观察,男性的优势较为明显,占调查数据有效份数61%,凸显了男性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时女性志愿者友爱与奉献精神发展趋势向好。

IMG_258

04

四是从参与志愿者组织活动人员的教育素质观察,受过高等教育的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为突出,对公益事业和疫情防控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友爱情感、奉献精神,家国情怀较为浓厚。

IMG_259

05

五是从阻击疫情和社区防控工作需求侧与供给侧观察,社区群众对基本的生活物资需求占比突出,反映了在重大事件或突发灾难面前,群众的求生欲望和生存意愿非常强烈。这是疫情防控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打赢防疫“歼灭战”核心和重要保障。民心稳则社会安,对阻击疫情、预防反弹和应对疫情蔓延的防疫措施及救护物资有着迫切而合理心理诉求和期待。同时,也需要了解和掌握抗疫动态情况和权威部门人士对疫情解读,防疫知识的宣传和熟悉。

IMG_260

06

六是从志愿者从事志愿活动时身体和精神所能承受的服务时间观察,工作在20小时以内的志愿者占调查份数66%;从身心健康能够承受20-40小时工作强度和能力的志愿者占11%;身体健康能够承受40-60小时服务时效的志愿者占8%;超过60-80小时的志愿者占7%;坚持服务80-100小时的志愿者占4%;持续工作100-120小时的志愿者占2%;超过120小时或长期坚持下来的志愿者占2%。数据反映志愿者从事防疫服务活动所承担的身体健康极限、工作强度、体力和脑力劳动、心理压力、工作环境条件、服务时长等受到极大挑战,高强度、高时长、高体能、高消耗、高压力极大地考验着志愿者承受力、忍耐力、毅力和意志。这也反映出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中,对自身身心所能承受志愿服务的时限具有被动性需求,需要自主性地做好自我调节和缓冲,也需要身体体力供给性恢复和心理承受的疏导或压力疏解。

IMG_261

07

七是从参与疫情防控志愿者年龄构成和分布观察,踊跃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者绝大多数为青壮年群体。其中,20-30岁占54%,是绝大多数;其次为30-40岁占31%;40-50岁占9%。同时,反映了青年一代对防疫工作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也有能力和条件,特别是应对身体承受能力挑战性较强。年富力强的一代富有较强的责任和对民族与群众的爱戴,爱国爱家情怀深厚。

IMG_262

疫情冲击着人类正常发展的生产生活秩序,无疑是件坏事。但同时提醒和考验着人类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和水平。疫情没有国别和地区之分,更没有党派和阶层之别,只有迅速正确的处置、应对和防范,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化解。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志愿投入,抗疫有我。在参与志愿者服务中,为打好此次疫情的阻击战、歼灭战,确保“两大物资”等支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

【作者系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省应急管理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授权在本平台上发布】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vJ8u79VwOrlg3ahI-yNQw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邮箱:ggxy023@nwu.edu.cn 电话:029-88308093 登录
陕ICP备28765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