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网站 English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请输入搜索信息: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应急管理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院友工作 | 招生招聘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应急管理科学研究 — 正文

上一条:郭秦川 || 阻击疫情需要两大关键支撑 下一条:周文光 || 宜将剩勇追穷寇:西安疫情向好时期的政策建议

关闭

解放门街办“解先生”防疫团队||关于老城区老旧街区一线防疫实操的反思
 

解放门街办“解先生”防疫团队||关于老城区老旧街区一线防疫实操的反思

关键词:数字化;模块化;街坊化;社会化

此轮疫情冲击,对西安而言,尤其是对街道社区一线而言,是两年来最突然、最全面、最深刻、最艰苦的一次冲击,也是最有检验标准的一次实战。几乎一个月连续奋战,全市基层一线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几乎全部绷紧到极限,暴露出种种不足,更有应该深刻剖析和研究的反思,笔者团队以街道社区一线防疫实战经历,提出未来可以着力尝试的四项基础支撑,也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的应有之意。

一是数字化。数字化是国家战略,更是未来技术与发展的趋势和底层逻辑。城市治理社会治理数字化的不足和缺席,毫无疑问是西安此次暴露出的最大短板。尤其是在街道社区一线,防疫的精准化与可追溯、可查询的具体要求,对加速基层一线的数字化进程提出最现实最紧迫的要求。不夸张的说,基层治理数字化的缺失和数字化工具的缺失,使得一线人员仍然受困于大量重复低效的“摸底、建台账、对数字”工作,“图标抗疫”既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应对措施,也是“疲于应付”的任务和包袱。数字化缺失的关键在于西安数字化或者“数字西安”没有成为西安发展应有的战略支撑和底层逻辑,一线就如被抛弃或被忽视的数字孤岛,比如前期疫苗数据、核酸数据全都没有赋予一线以查阅调用权限,或者说相关系统在设计初期,仍然拘于封闭思维或封闭系统。另一个问题在于相较于新兴小区,老旧街区缺乏物业管理数据及底册,加之人口老龄化、短租化、流动化明显,也需要尽快补上“数据库”这一短板,同时也需要社会化的“数据技术团队”援助。

二是模块化。防疫进入城市战阶段,相当于真实的战时状态,也应归于应急管理概念中“高级别应急管理状态”,应该说当前这种模式切换,尤其是社会心理的切换与适应,远远达不到战时管理的要求。从具体管理模式上来说,街道社区作为最基础的管理单元,承担着最实战部分的防疫任务,从目前的应急管理和防疫指挥机制来说,可以尝试进一步明确以街道为基础模块的应急管理和社会组织动员模式。在当前“扁平化”指挥管理的实际运转中,也应当调整完善或者重建以街道为基础模块的整个机制流程,特别是物资储备、人力储备、技术援助、社会资源调动等方面的机制与流程,真正使街道成为能够具备一定独立作战能力、独立保障能力的战区模块。

三是街坊化。里坊是唐代城市街区的经典设计与模式,兼具了“开与合”“放与收”的功能。老旧街区更多是开放式结构,其内的居民小区也多是“小而散”“没人管”“缺人管”或者“人不管”的现状。在应急管理状态下,除物理硬隔离等方式外,街区管制更多靠人力值守且多数缺乏必要的值守岗亭等具备遮蔽风雨和降温取暖条件的设施。结合“忘战必危”“平战结合”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等潜在的种种不确定因素,以及未来更多的不可预知、不可控因素的增加,可以结合城市更新周期的任务与调整,对开放式的老街区进行“街坊式”改造,增设一些适应应急管理需求的硬件设施。在应急状态下,很快很方便的进入“半封闭”模式,在提高街区安全防护能力的同时,减少一线防疫的难度与压力。

四是社会化。防疫中的“封城”阶段没谁愿意看见,成本巨大,是“Hard”任务模式。由之而来的物资供应保障压力巨大,既要有提前展开的物资储备,也要有应急配送支撑。此轮“全城供菜”带来的“牛鞭效应”,既一定程度上造成西安及周边农业区县供应链的突发断裂和扭曲,也加重了基层一线的工作压力。结合社会治理数字化改造,应该进行“社会化”的物资供应保障。从实操层面看,选定一些具备能力的企业提供生活物资物流配送服务,显然能更好地满足物质需求与城市消耗压力。在防疫操作方面,企业人员的防疫管理难度并不高且切实可行。另一方面,选择街区内的社区便利门店进行就近配送很有必要,可以专设人力针对这些门店群体进行核酸检测与防疫培训,也能最大限度上地满足门店等城市底层的谋生需求,在疫情特殊时期,同步促进社会稳定。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

【作者系新城区解放门街办“解先生”防疫团队】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2iGznklMaUdcrpfGiKwCg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邮箱:ggxy023@nwu.edu.cn 电话:029-88308093 登录
陕ICP备28765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