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国应急管理本科专业高校联盟(虚体会议型联盟&学术共同体)、西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主办,沈阳化工大学承办的“安全治理及应急管理”论坛暨第二届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于2022年7月2-3日及8-9日期间在线举办。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和师生参会,共同探讨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路径,助力实现应急管理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本次论坛暨研讨会分为两个模块进行。模块一“教学研讨模块”于7月2日-3日举行,模块二为“主论坛及特色论坛模块”于7月9日举行。我院师生积极参加研讨会并在相关分论坛作主题发言。
7月2日-3日教学成果交流分论坛
7月2日-3日,本届会议教学成果交流分论坛在线召开,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河子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西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山西大学、济南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西华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广西警察学院、集美大学、山西警察学院、河海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出版社、上海哲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44位专家围绕应急管理学科专业建设、应急管理专业课程建设、虚拟教研室与课程设计、应急法规及课程建设、应急管理课程思政和案例教学及模拟实践等六个专题展开研讨,共同探索应急管理专业创新发展之路。
我院邓武红老师在分组会场四:应急法规及课程建设作了题为《非法学专业本科<应急管理法概论>课程设计》的报告,作为应急管理本科专业专业核心课之一,如何让没有前期法学基础的学生在短时期内迅速、准确掌握应急管理法的基础理论、系统知识,具备一定的法律方法、形成初步的法律思维方式,是授课教师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主要从课程的性质与目的、课程的主要内容、授课与考核方式、推荐阅读书目等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针对非法学专业本科的《应急管理发概论》课程设计。重点介绍了在学院教师集体备课中形成的应急管理法法学基础理论与应急管理法具体法律制度并重的课程内容体系,以及注重课程案例分析、实践调研等实践教学的授课方式和注重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实践考核方式。
我院孙艺香老师在分组会场五:应急管理课程思政作了题为《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本科课程设计》的报告,本报告为课程思政分论坛的一部分,从课程概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方法和课程思政设计四个方面向参会专家介绍了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拟开设的应急管理本科生课程《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首先,通过介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背景和当前城市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开设本门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程目标方面,分别介绍了本门课程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并将关注点焦聚于如何帮助应急管理专业本科生在学习城市安全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探讨现行国内外城市安全治理体系建设的优势与不足,了解国内外常见风险识别、分析、应对及处置方法,联系实际,提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最后,本报告重点介绍了本课程中课程思政的设计,通过教学过程中三个主要知识点切入,在向同学们介绍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和分析现实社会问题。
7月9日特色论坛
大会特色论坛分设10个平行论坛,来自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京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湘潭大学、西华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科技学院、广州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单位60余位青年学者基于多元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于线上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我院应急管理团队5名教师和7名应急管理和社会保障硕士参加特色论坛发言。
我院周文光老师在平行论坛A:分会场一作了题为《基于受限生成过程的应急救援机制协同研究》的报告,应急救援工作面临复杂环境,具有变化快、协调难等特征,应急救援机制协同是实践界和理论界共同面临的难题。受限生成过程是研究涌现现象的成熟框架,不同主体在特定规则下发生连接,根据输入生成输出,随着时间流逝,不同主体构成的网络就会涌现出特定现象。基于这一视角,将应急救援队视为主体,将内外部环境、其他救援队的行为表现视为输入,将应急救援队的行为表现视为输出,即可构建应急救援工作网络。基于此,使用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其静态特征与动态特征,进而提出提升应急救援机制协同性的对策。在未来,可以使用模拟仿真方法进一步探讨不同协同机制的优缺点等。
我院张津嘉老师在平行论坛A:分会场二作了题为《重特大危化事故特征规律》的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危化品行业基本情况,主要介绍了化工行业基本情况、化工园区基本情况和危化品安全生产严峻形势;(2)典型特大危化品事故,系统分析了中石油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和江苏响水爆炸事故等特别重大事故基本情况和直接原因;(3)危化品事故特征规律,通过统计分析了较大及以上危化品事故的时空特征、事故类型及事故致因;(4)危化品事故管控措施,根据危化品事故的现实情况和事故特征,提出强化危化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强化危化企业“四全”安全管理、强化“两重点一重大”监测预警、强化危化品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等管控措施。
我院杨杲辉老师在平行论坛A:分会场二作了题为《基于灾害调查报告的应急管理案例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为例》的报告,杨老师认为,《管理学原理》课程的特色要求包括:管理学中知识链条的梳理、管理者视角的培养、案例分析训练的强化。基于事故或灾害调查报告的应急管理案例,具有真实性、权威性、严肃性、完整性等优势特征,但是它也有视角单一性的不足。所以,需要增加另一部分容易引起共情的、来自民众视角的信息描述。促使管理者视角的信息与普通民众视角的信息相结合,才能够形成以全信息链为基础的应急管理案例。随后,杨老师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为实例,提出了基于灾害或事故调查报告的应急管理案例教学七步骤法,并以“郑州地铁五号线”典型事件为线索,结合每一个教学步骤与相应的教学目标,详细解释了教学过程的具体实践。最后总结认为在《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中使用应急管理案例时,应注意加强三个环节:第一,完整信息链的呈现,即管理者视角和普通民众视角的信息应该汇总。第二,管理者视角的转换,即安排学生进行应急管理案例的分析,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第三,加强学生对于经验与教训的思考和总结,通过案例讨论来促进知识的流动和内化。
我院张明皓老师在平行论坛A:分会场三作了题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与基层社会矛盾化解衔接路径研究》的报告,张老师认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与基层社会矛盾化解是新时代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和将矛盾化解到基层的重要举措,是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举措。本课题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相融合,探索“心治”的实现路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与基层社会矛盾化解衔接的机制包括预警机制、整合机制、协商机制和恢复机制,其实现路径在于强化社会心理服务的专业导向、强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嵌入程度等。
我院高阳老师在平行论坛A:分会场三作了题为《危机心理VS心理危机——危机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的报告,围绕危机事件中人们在风险认知和行为决策中的特征和心理机制,高老师通过报告阐明“危机心理学”的概念:危机心理不止有心理危机;危机心理工作不止于心理危机干预;危机心理有别于常态心理,危机管理需要有心理学洞见。以小拨大,心理学可以做得有很多。
我院应急管理硕士研究生李孟然在平行论坛B:分会场三作了题为《自然灾害舆情治理——基于2016年河北邢台水灾的分析》的报告,首先,李孟然同学详细介绍了邢台水灾的背景,分别陈述了邢台市的概况、河流水系并且梳理了邢台市历史重大洪灾,总结了邢台水灾事件中发生的舆情。其次,李孟然同学对2016年邢台水灾舆情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对邢台水灾事件进行简要的回顾并深入分析了邢台水灾的舆情热点。最后,李孟然同学总结了当地政府在邢台水灾舆情治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且结合自身所学,对于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时舆情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我院应急管理硕士研究生冯晨同学在平行论坛B:分会场四作了题为《应急管理中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事件》的报告,从“灰犀牛”的提出背景及定义、“灰犀牛事件”的逻辑分析思路来具体说明在应急管理范畴中“灰犀牛”事件的概念界定。冯晨指出灰犀牛事件是一种特别的突发事件,具备可预见性、可确定性、波及范围广等显著特征。它的壮大往往来源于人的因素,正是因为人们的疏忽大意和应对措施不力使得其忽略了具有明显征兆的巨大灰犀牛。冯晨通过“黑天鹅”概念和“灰犀牛”概念的对照,分析了人们在应对发生概率不同的突发事件的心理状态变化。说明了灰犀牛事件会经过否认、得过且过、判断、惊恐、采取行动等五个发展阶段,并提出了应对灰犀牛的五个步骤。最后,冯晨指出灰犀牛事件的核心议题在于“犀牛的生存取决于政治意愿”。应努力增强政府组织和个体的底线思维,健全风险治理的激励机制,努力提高国家风险评估和治理能力。
我院应急管理硕士研究生张易知同学在平行论坛B:分会场5作了题为《政府紧急状态下的危机沟通机制》的报告,首先,张易知同学对应急信息的定义、组成和分类做了基本界定,并对不同信息需求者的特点以及信息在政府内部和面向公众进行沟通的机制进行简要介绍。其次,他就危机沟通机制中沟通对象、沟通内容、沟通方式、预期效果四个要素进行了简要探讨。再次,他对政府危机沟通中的初次沟通和再次沟通机制进行总结,并从信任度指标与方式方法指标两大部分对现有政府危机沟通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他探讨了政府、媒体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可管理性、政府与媒体的合作层次、合作原则、合作方法等内容。最终指出在自媒体时代,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态度,通过利用、引导、纠正、打击四大措施应对新媒体,从而实现更好的危机沟通。
我院应急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王之天在平行论坛B:分会场六做了题为《国家核应急预案浅析:现状与发展》的报告,首先,王之天同学就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核事故发生后存在的后果和现实问题;其次,他就国家核应急预案的整体脉络进行了贯彻性的介绍,对我国核事故应对的组织体系、响应环节、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我国核应急预案的发展现状,他与十四五应急管理规划相结合,以期对我国未来的核事故以及相应的安全生产事故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方向。
我院应急管理硕士研究生刘泓贤在平行论坛B:分会场七作了题为《党史党建与应急管理:宝贵经验与精神伟大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的报告,首先他基于党史党建视域,回眸党领导人民推进应急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历程,从顶层设计、精神凝练、举措担当三个方面总结了党领导人民推进应急治理现代化的宝贵经验和凝铸的精神伟力。其次,他认为可以通过以下路径进一步完善党对应急管理事业的领导:一是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现实需要,逐步完善党领导应急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二是各级党政干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锤炼应急处突能力,充分发挥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作用;三是加强党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四是推动“党史党建+应急管理”互促融合,加强和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最后他分享了西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师生献“应急力量”,展现“应急担当”的具体实践,指出新征程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必须成为应急管理工作的终极价值依归。
我院应急管理硕士研究生冯皓晖同学在平行论坛B:分会场七作了题为《从综合灾害防御能力谈我国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的报告,首先,冯皓晖同学在提出时代呼吁灾害防御能力的基础上介绍了综合灾害防御能力的定义内涵;其次,她提出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对综合灾害防御能力建设需求迫切,并介绍了我国的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现状;再次,她总结了我国城市暴雨洪涝风险对物理防御能力、社会防御能力、人文防御能力提出的挑战;最后,她从源头控制、风险普查、风险转移、提升风险意识、网格化治理几个角度对提升我国城市暴雨洪涝综合灾害防御能力的进路进行展望。
我院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牛琳在平行论坛B:分会场二作了题为《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的新兴风险应对研究》的报告,首先,牛琳同学从新兴风险的类别与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新兴风险具有已知性与未知性交织、陌生性与不确定性共存、以及发展、转化、演变的模糊性等特征,成为公共安全治理中的难点,对国家安全、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其次,牛琳同学对当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新兴风险应对的必要性进一步论述,指出新兴风险是在我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我们要牢牢把握国家安全发展的时代要求,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努力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而城市安全作为承托整个社会安全的重要基石,在有效应对新兴风险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最后,牛琳同学针对目前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要强化政府的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监管和预控机制;二是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新兴风险的研判能力;三是融合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新兴风险的治理资源;四是鼓励社会组织及公众有序参与,实现对城市公共安全的协同治理;五是强化科技赋能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