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战技能,智库团队始终坚持动脑+动手“双线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探索多学科互促共融的教育教学新模式。2023年6月15日至18日,智库主任雷晓康教授及智库成员一行9人先后前往西北大学旬邑考古基地,与文化遗产学院联合开展了“古㟗地考古实习基地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编制”调研实践活动。
6月15日,双方支部在先周文化国际考古研究中心开展以“应急管理守护文化根脉,党建交流共筑安全屏障”为主题的支部共建活动。智库主任雷晓康教授作了动员讲话,首先表达了对文化遗产学院的感谢,并强调应急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夯实现场调查与风险识别、数据搜集与隐患排查、数据分析与情况诊断、情境感知与情境建模这4大基础能力,鼓励其要发扬西大应急躬身入局的精神积极投入到本次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编制及调研实践中,凝聚西大应急青年学子青年力量。
理论学习环节,智库成员刘泓贤作了题为《续历史文脉,汇当代华章——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的主题报告。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有关内容,结合如何传承文化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努力提升应急管理专业素养交流了学习心得,并基于文化产业管理视角,提出了建设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为保障文化安全,让文物真正地“活”起来提供了有益思路。
最后,文化遗产学院旬邑古豳地考古队李晓健老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讲话及西头遗址的发掘工作阐释了他对“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理解,并说道:“我们考古人需要尽可能地发掘好、阐释好考古遗迹、遗存,让考古遗迹活起来,并传承下去,因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6月15日至18日,智库团队9名师生入驻古㟗地考古实习基地,与古㟗地考古队同吃同住,分区域开展了全面、细致的“风险隐患识别排查”与“应急资源鲁棒性调查”工作,形成相关调查评估报告和应急预案,为基地安全及考古安全提供制度规范和应急指导。
首先,智库团队为此次调研做了充足的准备,并形成了《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编制及调研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一是梳理了当前国家和地方关于文物保护、考古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标准;二是分工协同合作,根据应急预案编制的流程规范,团队共分为“风险排查评估”与“应急资源调查”两个小组,两项工作齐头并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根据考古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将评估和调查区域大致划分为考古发掘现场、基地办公研究场所、生活休闲场所三大类,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评估工作。
其次,智库团队分区域逐一开展全面、细致的“风险隐患识别排查”与“应急资源鲁棒性调查”工作。一是深入西头遗址发掘现场(斜圳地点、上庙地点)的调查评估。首先,按照遗址坑位,有次序地记录现场所存有的应急物资。其次,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操作步骤进行细致观察,并在考古专业老师和同学的指导之下,下至遗址进行适当的操作,切身体会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存有的风险。二是逐个摸查基地实验室、办公室、展览室、会议室等办公研究场所的风险情况。团队重点关注考古实验室与通常的化工、生物实验室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对考古实验室安全建设提出应急管理方面的建设意见。并考虑到文物遗物的研究价值,对于展览室、陈列室等保存文物的重点区域所存有的安防监控系统、入侵警报系统、消防设备等进行细致地摸查。三是针对食堂、宿舍、澡堂、篮球场等生活休闲场所的调查评估。考古基地作为师生考古工作之余重要的生活场所,做好应急物资配备和环境安全维护工作同样是重中之重。为以防工作人员的突发身体情况和生活区域内发生如电器燃烧、煤气爆炸的火灾危机,团队对医疗救护类、灭火装置类应急物资进行全面调查,为帮助考古师生建设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应急管理专业分析与评估。
再次,智库团队基于调研情况,就人身安全、文物安全、安全意识等多个方面与古㟗地考古队师生展开了深入交流。一方面,团队基于调研情况,针对部分风险和应急资源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访谈和了解。另一方面,双方团队自由交流、头脑风暴,关于考古发掘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文物安全、安全意识、安全培训等内容展开了广泛探讨,为建设更加安全的考古实习环境建言献策。
最后,针对上述风险隐患和应急资源情况,团队在完成两份报告的基础上,还计划制定1个总预案和6个专项预案,切实保障基地人身财产和文物安全。一方面,智库团队按照风险评估流程逐一排查,发现基地和考古现场的风险隐患主要聚焦在六大类: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考古工地坍塌事故,以跌落、职业病为主的野外作业人身安全问题,包括了动植物、土遗址保护等各类实验室安全问题,存在人流聚集现象的展览参观与文物安全问题,以用电用水、食品安全为主的生活区域安全问题,以及各区域突发的火灾事故与灭火疏散问题。另一方面,受客观条件限制,考古基地配备的应急物资有限,尤其是监控、消防和安防系统等必要设施的配备上亟需补足。另外,学会在应急时刻使用应急装备与物资,应引起基地师生的重视与关注。
地下尘封的历史带给现代人的感觉太过神秘,也太过奇妙,而历史能够重现于世,离不开考古基地工作人员的辛苦发掘。我们走入古豳地,正是希望基于应急管理专业知识,为辛劳的考古工作人员构建一个更为安全可靠、敢作敢为的工作环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