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网站 English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请输入搜索信息: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应急管理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院友工作 | 招生招聘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单位简介新闻动态 — 正文

上一条:基地主任雷晓康教授受邀参加“新征程·共赋能·谱新篇瑞众保险陕西分公司中介高校游学研修班” 下一条:基地协办陕西省保险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

关闭

基地成功举办“第四届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跨学科对话与反思”学术研讨会
 

2023年12月9日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成功举办“第四届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跨学科对话与反思”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分为主旨报告和主题发言。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旨报告,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雷晓康教授主持。

首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任剑涛教授做了一场题为《跨越鸿沟:繁荣理论下的治理现实》的主题报告,从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实践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中国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增加与公共管理失去管理性和智慧性之间的矛盾。任剑涛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对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思路。

在报告中,任教授首先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他指出,当前中国社会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即公民参与度的日益增加与公共管理失去管理性和智慧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不仅对于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于政府的形象和信誉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任教授从实际实践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指出了一些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例如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职业道德失范等等。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以期能够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智慧性。任教授对“旋转门制度”这一概念的内涵、应用场景和意义进行了科学而深刻的阐释,不仅丰富了对于公共管理理论的认识,也为理解和应对当前社会治理中的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MPA教指委委员张贤明教授在《协商治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之路》主题报告中指出:协商治理要将国家治理战略与乡村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治理体系的精细化和差异化。第一,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和乡村自治组织的作用:在顶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基层政府和乡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起灵活高效的治理机制,实现治理体系的底层化,以满足乡村基层的实际需求。第二,构建现代化的“制度与人”共同体:为了达成治理效能最优化,需要依托于现代化的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和提升人才素质,实现治理效率和效能的最大化。第三,实现特殊逻辑化的协商民主:在引入协商民主的过程中,需要使之特殊逻辑化,整合文化背景以契合民本社会结构,充分考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底蕴和社会结构,将协商民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协商民主模式,以实现治理体系的文化整合和社会稳定。

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方盛举教授以《社会治理的底层逻辑》为主题,深刻阐发了多元社会主体对社会系统有序运行的思考。方盛举教授指出,有效的社会治理需要建立在多元社会主体之间相互协作的基础上,这种治理的逻辑结构需要辅之以必要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社会秩序、社会稳定等修护机制。方教授强调了社会治理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系统的内在运行逻辑,而这种逻辑不仅仅是政策和制度的规定,更应该关注社会主体的行为和心理,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秩序和稳定的维护。方盛举教授的观点还强调了“打击、调解、疏导、融合”的多维并治机理模块。他指出,社会治理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既要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打击,又要通过调解和疏导化解社会矛盾,最终实现社会的融合和稳定。这种多维并治的机理模块,充分体现了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为我们提供了应对社会治理挑战的新思路和方法。

第二阶段主旨报告,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翟绍果教授主持。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宝胜教授分享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话语逻辑的解构、批判与超越:一个理论框架》为题的报告。他指出公共管理研究需关注现实,研究者们更应尝试做引领性研究。第一,资本主义是我们相对立的文明形态,对资本主义的话语进行解构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有着积极作用。第二,公共权力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同时也是政治话语分析的核心。权力结构如何设置,往往决定了公共工作的运行方式,这些有利于对文明进行大体分析框架的设计。第三,先要了解资本主义公共管理如何运作,阐述人民主权(契约精神)、授权形式为选举、权力制约权力,进行分权制衡以及法治与民主的关联性。其次对这些方面要进行一一批判剖析其存在的结构漏洞,虚伪民主、迎合政治、治理低效并且法治与民主具有天然缺陷。最后要对资本主义政治化超越,要具体分析超越的优化路径,能够将其作为本国发展的助推器。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高景柱教授分享了《国家认同的时间之维:基于代际正义的分析》为题的报告,提出要密切关注人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将其分为三个模块来逐一阐述。第一个模块是历史记忆和国家认同。公民要对国家的历史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就必须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并且历史记忆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性力量,所以在国家认同建构的过程中,将历史记忆流传是一种国家认同建构的主要方式之一。第二个模块是国家认同的未来指向。国家认同的建构过程是每个公民对国家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过程,需要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时间维度共同作用,若要延续时间维度,就需要国家认同的代际传递。而“利益”或许将成为未来世代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对于国家认同的未来,当下应该采取保护未来世代的利益的措施。第三个模块是追溯历史还是放眼未来。高景柱教授提出应更加关注未来的见解,一方面当今世代在进行公民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未来世代更容易接受的国家认同的代际传递方式;另一方面未来世代的利益更应该得到保护,应该践行对未来世代的代际义务。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张书维教授分享了《以“行为治理”助力和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报告。他从“行为治理”这一小的切入点自下而上推进至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以小见大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对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见解。第一,现有行为公共管理和行为公共政策两大新兴领域,前者旨在通过个体态度和行为的微观角度来分析公共管理现象,后者则基于人的行为特点而设计,主要使用助推和助力作为干预工具来执行公共政策。并且随着公共事务的复杂性日益加剧和公民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管理逐步从传统管理范式更新至治理模式。第二,行为治理视角下有多元互动主体。国家行为主体就是政府主体,有决策者和执行者;非国家行为主体有公民主体,分为体验者和设计者、组织主体,分为被助推者和助推者;互动元素,例如语言、频率、媒介等均属于其主体,这些都能够进行社会的行为治理。第三,环境对行为塑造产生影响。行为治理研究涉及更广泛的社会结构,更加全面地考虑触发行为的环境决定因素。同时,行为为环境结果提供解释,行为治理为处理公共事务提供一种精准途径,通过洞察不同治理主体的行为,引导围观行为以改善集体行动,最终塑造治理的行为模式,实现治理目标。第四,助推与助力是行为治理工具的内部融通,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需对不同人群和目标进行分析,识别合适的干预措施,以适应不同的治理情境。行为工具与传统工具是行为治理工具的外部联动,针对特定治理问题,从两种视角设计对应的治理措施,能够在实践中应用。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司林波教授分享了《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政府治理现代化:机遇、挑战与路径》为题的报告。他基于现实情境中Chat GPT掀起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引出要以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背景,深度探究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机遇、挑战与路径,并作出了对其发展蓬勃的展望。第一板块是价值功能: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机遇。多重人工智能技术叠加了内容的自动生成,有效拓展、放大了人类的意图和能力。并且人工智能能够基于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提升效果,训练出拟人化认知和价值,更好地实现了资源传播。而且人工智能实时交互与多重数字化逻辑增强了社会价值,在解决复杂意图的基础上产生出一种智能式的认知理解模式。第二板块是边界限度: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挑战。政府治理现代化建设是包含多重因素在内的动态协调的过程,在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技术应用边界、决策辅助边界、数据安全边界、民主参与边界和价值实现边界都是其需要面对的挑战。第三板块是进路探赜: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路径。要坚持技术祛魅与技术化归相结合,规范智慧治理的技术应用;强化智能决策与人类决策相融合,提升智慧治理的决策能力;注重数据运作与规范管理相配合,消解智慧治理的安全风险;突出政府主导与民主参与相适应,拓宽智慧治理的参与渠道;实现多元价值与统一规范相协调,彰显智慧治理的公共价值。人工智能是当今时代发展不可避免的热点,把握好人工智能的风向舵是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必备课题。

下午分设七个平行分论坛,众多专家学者围绕现代化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与路径等不同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与交流,围绕政府政策、政府治理以及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各社会现象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度讨论,为国家和社会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开辟出新的路径。

平行分论坛一主要围绕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展开讨论,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李静教授以及马子博讲师对报告进行主持和评议。

平行分论坛二聚焦数字政府及其政策工具,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付熙雯教授以及李珊珊副教授担任主持人兼评议人。

平行分论坛三的关键词是中国式现代化,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唐丽娜副教授以及徐志平老师担任主持人兼评议人。

平行分论坛四以城乡基层治理为主题进行报告分享,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唐丽娜副教授以及王峥副教授担任主持人兼评议人。

平行分论坛五围绕数字治理以及政府职能转变展开讨论,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孟蕾老师以及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增勇副教授担任主持人兼评议人。

平行分论坛六着重探讨数字化背景下的养老问题,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李东方老师对报告进行主持和评议。

平行分论坛七聚焦中国特色与治理现代化两大核心问题,旨在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之间的内在联系。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何易老师对报告进行主持和评议。

会议末尾,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岳成浩副教授主持了闭幕式,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雷晓康教授进行优秀论文颁奖与总结致谢。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邮箱:ggxy023@nwu.edu.cn 电话:029-88308093 登录
陕ICP备28765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