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网站 English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请输入搜索信息: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应急管理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院友工作 | 招生招聘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应急管理科学研究 — 正文

上一条:冯双剑 李尧远 || 应急管理学科建设调查分析及建议(一) 下一条:我院获批三项陕西省应急管理科技创新课题研究项目

关闭

实录 ||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时代应急管理领域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22年8月30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周学文、宋元明,党委委员、消防救援局局长琼色介绍新时代应急管理领域改革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26场,介绍新时代应急管理领域改革发展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周学文先生,副部长宋元明先生,党委委员、消防救援局局长琼色先生。

下面,先请周学文先生介绍情况。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周学文,刘健 摄)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周学文: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应急管理部,向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应急管理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应急管理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特别是2018年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党中央决定组建应急管理部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对我国应急管理体制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推动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取得历史性的成就、发生历史性的变革。有四个方面的成效尤为突出:

一是基本构建了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坚持和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了应急工作的综合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力量资源的优化管理,基本形成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我们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加强统分结合、防救协同、上下联动,建立了风险联合会商研判、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扁平化应急指挥等工作机制,提升了应急管理效能。比如,2018年至2021年,全国自然灾害年均死亡失踪人数较前五年均值下降51.6%,新体制新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全面提升了综合应急管理能力。按照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目标要求,全面加强了应急队伍、指挥平台、物资保障和信息化支撑等应急能力建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围绕全灾种、大应急加快转型升级,新组建了水域、山岳、地震等专业队伍3500余支,研发配备了一批先进技术装备,提升了现代化综合救援能力。积极推进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基本建成国家应急指挥总部,全面建成部省市县四级贯通的应急指挥信息网和自上而下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现在一有重大灾情险情就可以直接进行现场视频指挥调度。坚持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搭建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煤矿等全面联网监测,“大数据安全力”加速提升。

三是有效强化了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推动应急管理关口前移,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统筹实施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新建改建了一批森林防火道、隔离带、停机坪、蓄水池等,提升了灾害防治能力。针对极端灾害天气增多增强给防范工作带来的挑战,我们坚持底线思维,突出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建立直达基层责任人的预警“叫应”机制,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同时引导社会公众做好防灾避险准备。在安全生产方面,我们坚守安全红线,建立安全生产常抓严管长效机制,出台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制定实施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健全新业态新模式监管机制,强力推进安全生产执法改革,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标本兼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四是有力应对了一系列重大灾害事故。我们把“时刻准备着”作为应急人的自觉追求,从应急预案、力量预置等方面全方位强化应急准备,危急时刻逆向而行。以前消防队伍救援要求“一分钟登车、五分钟到达”,现在提前研判风险、提前预置力量,不仅做到速度快,而且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对情况复杂、危险性大的重特大灾害事故,部负责同志都要赶到事发现场,指导救援处置工作。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累计组织应急会商997次,启动应急响应330次,先后派出414个应急工作组,有效应对处置了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堰塞湖、2020年全国严重汛情、云南漾濞和青海玛多“一夜双震”、西藏林芝森林火灾和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福建泉州酒店坍塌、山东栖霞笏山金矿爆炸、湖南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等一系列重特大灾害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2012年相比分别下降56.8%和45.9%,事故总量连续10年实现持续下降。2013—2021年,全国年均因自然灾害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较2000—2012年均值分别下降87.2%、87.4%、61.7%。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重发,安全生产处于爬坡过坎期,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应急管理事业任重道远。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推进改革发展,全力防控重大风险,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陈文俊:

谢谢周学文副部长。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这为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请问现在落实的情况怎么样,成效如何?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周学文:

谢谢你的提问。2016年7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考察时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要求,为我们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的遵循。应急管理系统深刻领悟,狠抓落实,总体来看,防灾的关口更靠前,减灾的基础更牢固,救灾的机制更灵敏,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成效明显。具体体现三个新:

一是建立了防抗救一体化的新机制,深入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的体制机制改革,应急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厘清了防和救的职责关系,最大程度的凝聚成合力,建立部门联合风险会商研判,灾情获取和共享,统一指挥调度、临灾预警提示等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了扁平化的应急组织模式,领导干部在岗带班,重要岗位24小时值班值守,全系统始终保持快速反应的应急状态,全力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推进抗灾设防水平的新提升。实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灾害风险的隐患和防灾设施的底数,加快补齐防灾减灾工程体系短板,统筹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的抗震加固,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等重点工程,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明显提升。举一个例子,比如2016年和2022年青海门源先后发生了6.4级和6.9级两次地震,后面的一次震级更高,6.9级,但是倒塌的房屋数量只有前面这一次的5%,房屋抗震加固实效明显。

三是推动综合保障能力新突破。防灾减灾救灾科技、物资、装备等投入的力度逐步加大,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加强。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开工建设,全国“一盘棋”就近快速调配的布局基本形成;完成了近30亿元中央应急物资增储任务,应对大灾峰值需求的物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无人机应急通信、大型排涝车、水底机器人等一批重型装备陆续列装,现代化技术装备配备大幅提升。

据我们统计,从2018年到2021年,全国年均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较改革前5年均值,分别下降了51.6%、73%和44%,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现。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近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持续稳定的向好态势。但是,重特大事故仍有发生,对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造成了冲击,请问应急管理部在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方面有哪些举措安排?谢谢。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宋元明刘健 摄)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宋元明:

正像您刚才说的,重大事故一般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特大事故指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事故。重特大事故发生以后,必然对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有所冲击。因此,遏制重特大事故,是我们应急管理部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始终把遏制重特大事故当做安全生产工作的“牛鼻子”来抓。十年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重特大事故的起数从2012年的59起,就是平均每个月大概是5起,下降到2021年的17起,平均每个月1.4起左右,下降幅度达到了71%。特别是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我们创造了建国以来特别重大事故的最长间隔周期29个月。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发生重特大事故5起,比去年同期又减少了7起,下降了58%。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

简单说就是“四个一”:一条红线、一个责任体系、一系列专项整治、一个能力水平。

一是大力宣传和坚守“一条红线”。早在2013年,总书记就鲜明指出,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而且强调,这个观念要非常明确、非常强烈、非常坚定。这是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标准。多年来,我们理直气壮地坚守这条红线,同时也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形成了全社会浓厚的安全发展氛围。

二是大力推进一个责任体系的建立。这个责任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地方党政领导责任”,主要是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党政同责”的要求。比如国务院连续六年对省级政府开展安全生产考核,对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第二个是行业部门监管职责,主要是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第三个是企业主体责任。这三个责任构成了一套安全生产的责任体系。

三是大力开展一系列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针对容易导致群死群伤的重大隐患,我们开展专项整治。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集行政、经济、法律、科技和产业结构调整各种手段于一体的有效方法。比如我们对危险化学品、矿山、消防、交通运输、渔业船舶、工业园区开展了为期三年的专项整治行动。同时,我们对一些新情况、新业态导致的新风险,也及时研判,推动开展了经营性自建房、燃气、电动自行车、电化学储能、海上风电这些领域的专项整治行动。

四是大力提升安全生产的法治能力和水平。这十年来,我们两次修改《安全生产法》,出台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并且不断调整修改各行业的《重大隐患判定标准》,使法律法规更加严格更加精准。我们同时还加快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大力提升安全生产执法队伍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我们还整治执法检查“宽松软”,重拳出击,开展“打非治违”,同时建立举报体系,重奖激励举报人,严肃调查处理事故,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执法威慑力。

下一步,我们仍将扭住遏制防范重特大事故这个“牛鼻子”,统筹做好经济发展、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

人民网记者:

消防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请问,十年来消防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都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谢谢。




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消防救援局局长琼色:

谢谢你的提问。消防安全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应急管理的重要方面。这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推进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成效是:

一是消防安全责任体系不断健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时研究解决消防安全重大问题,每年开展政府消防安全工作考核,行业部门推动标准化管理,社会单位建立健全自主管理机制,形成了社会化消防工作的新格局。

二是消防法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中央出台消防执法改革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修改消防法并开展执法检查,先后制修订71部地方性法规、152件政府规章和10件部门规章、524个国家行业标准,为消防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三是防范化解火灾风险成效显著。始终紧盯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石化企业等高风险领域,及时跟进电化学储能、电动自行车、校外培训等新兴业态,精准研判、精准执法、精准治理,国家层面先后挂牌督办200余处重大和区域性火灾隐患,各地共督促整改火灾隐患8522万余处。

四是灭火救援实战能力大幅提升。全国消防救援站从5256个增加到7969个,消防车从4.7万辆增加到11.1万辆,市政消火栓从105.8万个增加到201.8万个,森林航空消防力量覆盖到21个省份,特别是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后,依法承担防灭火和综合救援的职责,有效应对处置了一系列重大灾害事故。

五是社会消防安全基础有效夯实。所有的市、县城和全国重点镇编制实施消防规划,基层消防安全纳入网格化管理,社会消防服务蓬勃发展,消防宣传广泛深入,公众消防安全素质明显增强。注册消防工程师超过10万人,消防特有工种技能人员达到140万人,各地还新成立1.4万个乡镇街道消防所。

这十年,在我国经济总量增长一倍多、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三成的情况下,消防安全形势保持稳中向好,尤其在防控亡人火灾方面成效显著。据统计分析,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火灾,由上个十年的年均87.7起减至71.1起,下降了18.9%。亡10人以上的火灾,由上个十年的年均4.9起减至3起,下降了38.8%。

这些成效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不断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消防安全保障。谢谢。

新华社记者: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不同程度遭受洪涝和干旱灾害,请问防汛抗旱总体情况和下一步形势如何?机构改革后,防汛抗旱工作发生了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周学文:

谢谢你的提问。今年我国入汛时间早,编号洪水多,局地灾害重,高温干旱时间长,洪旱灾害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降水“南北多中间少”。全国面平均降雨量接近常年略偏少,但是北方的大部和华南等地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成到1倍,长江流域及新疆、西藏这些地方降水偏少1-5成。

二是江河洪水编号多。全国共有586条河流发生了超警戒以上的洪水,主要江河共发生了10次编号洪水,大家记得珠江流域形成了2次流域性的较大洪水,北江发生了特大洪水,辽河的干流出现了1995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三是局部洪涝灾害重。广东、辽宁等地受灾比较重,四川、青海等省发生了重大山洪灾害。今年以来,洪涝灾害造成了171人死亡失踪,倒塌房屋2.7万间,和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分别下降了60%和71.7%。

四是高温干旱时间长。7月份以来,长江流域发生了1961年以来最强的高温热浪,四川、重庆、湖北、湖南这些省市旱情迅速发展,对群众的生活用水、农业生产和电力供应造成了影响。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秋季,也就是9月份到11月份,我们国家北方地区、西南、华中、华南这些地方降水偏多;华西秋雨开始的时间偏早,总体偏强,华西地区秋雨现在已经开始了;长江流域中下游可能伏秋连旱,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以赴继续做好后汛期的防汛抗旱工作。

机构改革以来,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健全防汛抗旱的工作长效机制,持续加强防灾减灾的能力建设。

一是形成统分结合、防救协同的工作格局。国家防总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作用,应急管理部门发挥综合优势,有关部门发挥专业优势,基本形成了部门联动、央地协作、军地协同的工作格局,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优势进一步显现。

二是完善党政共管、逐级包保的责任体系。地方党委政府发挥防灾救灾的主体责任,强化了行政责任人、分区包保责任人、风险巡查防守责任人三个责任的落实,把责任体系延伸到了最末端,一直延伸到村、社区。

三是健全以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工作机制。加强多部门联合会商研判风险,建立了直达基层责任人的预警“叫应”机制,也就是说,强降雨过程往往发生在半夜、凌晨,这时候很多人都已经休息了,如果气象部门发预警的话,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发,可能收不到或者听不到,这就要求气象部门发布高等级预警,要第一时间叫醒各级责任人,特别是基层的各级责任人,所以我们要求建立“叫应”机制,既要“叫”还要“答应”,将气象预警作为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在风险区预置抢险救援力量,将防范应对关口前移。

四是强化专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力量体系。初步构建起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军、有关部门和央企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为突击、社会力量为辅助的抢险救援力量体系,配备了先进适用的抢险救援装备,在灾害应对中实现了调动迅捷有序、应对科学高效。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我们成功应对了一系列重大灾害。机构改革以来的4年,洪涝灾害年均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前5年均值相比分别下降了30%、55%。谢谢。

央广网记者:

今年7月以来,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旱情对群众生产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请问当前旱情形势和未来趋势如何?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采取了哪些抗旱举措?谢谢。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周学文:

谢谢你的提问。7月份以来,大家感受都很深,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特别是长江流域旱情迅速发展。这次旱情我们分析有四个特点:

一是高温日数历史同期最多。7月份以来,长江流域平均高温日数32.5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四川东部、重庆这些地方,高温的天气超过35天。

二是降水量历史同期最少。7月份以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16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0.4%,偏少的幅度还是很大的,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

三是江河来水量异常偏枯。7月份以来,长江干支流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8成,上中游来水量为1949年以来同期最少;当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和常年同期相比偏低5~8米左右,创有实测记录以来的同期最低。

四是高温干旱灾害重。7月以来,干旱灾害共造成3785万人受灾,428万人因旱需要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404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15亿元,这和近5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度的提升。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到31号,我国南方地区的高温将结束。这几天,华西地区的四川、陕西、甘肃、重庆以及湖北这些地区降雨增多,我们在严防旱涝急转,怕长期干旱再遇突发强降雨,造成洪涝灾害。

据预测,后期长江中下游秋季的降水还是偏少,可能夏秋连旱,抗旱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抓好抗旱减灾工作。

一是强化工作统筹和安排部署。我们每天组织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滚动会商研判旱情发展趋势,指导受旱地区加强组织领导,从责任、预案、物资、措施等方面统筹做好抗大旱、抗长旱、抗连旱准备。

二是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国家防总针对10个省份及时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启动旱灾救灾四级应急响应,我们派出多个工作组到受旱省份协助指导地方做好抗旱保供水和救灾救助工作。

三是多措并举支持地方抗旱减灾。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调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受旱地区群众拉水送水,大家都知道,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7%左右,有一些地方农村的自来水主要是靠一些小水源、小型水库、山区的一些河流来供水,但是长期干旱,这些地方的水源就枯竭了,需要给部分群众送水,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同时,我们会同国家粮储局紧急调运了中央抗旱物资装备,全力支持地方抗旱减灾。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

一些事故的发生归根溯源都是企业责任不落实的问题,请问在督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方面,应急管理部都采取了哪些实招硬招?谢谢。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宋元明:

谢谢您的提问。企业主体责任是安全生产责任链条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还是部门的监管责任,最终都是要通过企业的主体责任来体现、来落实。如何督促并且指导企业落实好主体责任,总书记讲过:“抓与不抓大不一样,重视抓、认真抓与不重视抓、不认真抓大不一样”。应急管理部怎么样抓?我们总的工作思路就是“抓准问题,有效督导”。

所谓“抓准问题”,主要是瞄准企业生产要素的短板弱项采取措施,着力提高四个要素的质量。

一是从业人员的素质。比如我们联合人社部开展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国务院安委会出台的十五条硬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加强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人员安全管理”;还比如,开展培训走过场专项整治行动;联合公安部开展打击“假证”行动。

二是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定期发布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工艺目录,同时也鼓励支持传统企业搞信息化改造和智能化改造。比如传统产业里面的煤炭行业,现在搞智能化改造就非常有成效。同时还严厉查处企业安全投入不到位的行为。

三是企业的安全管理,着力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要求企业配备管理团队,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也指导企业建立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比如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同时严厉查处违法管理行为,比如“分包转包”“挂靠资质、出借资质”这些违规的行为。

四是企业“一把手”的安全素养问题。企业“一把手”也是从业人员之一,但是他起到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立法明确了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他必须履行好安全生产法所规定的七项职责。今年我们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就是“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国务院安委会出台的十五条硬措施,其中之一是“必须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

所谓的有效督导,就是遵循一个规律,即安全监管的精准度、力度与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好坏程度成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安全监管越精准、越有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得就越好,否则,相反。

为此,我们在安全监管中努力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精准监管。瞄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企业里的重大隐患,反对“一刀切”“大呼隆”等粗放式检查。

二是坚持严格规范执法。用好明查暗访、举报、曝光、执法、问责、约谈、通报、挂牌督办、警示教育等手段,坚决反对执法“宽松软”,同时也反对不规范的“滥执法”。

三是坚持热情服务。持续组织开展专家现场服务,重点地区帮扶和中央财政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安全达标的企业给予正向激励,使他们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有尊严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应急管理部将在督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上持续发力,创新发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安全服务。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应急管理领域改革以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职能向全灾种、大应急转变,能否介绍一下职能转变有哪些特点?谢谢。

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消防救援局局长琼色:

谢谢您的提问。改革转制以来,我们这支队伍的职能大幅拓展,从承担城乡和森林草原火灾扑救,以及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社会救援,拓展为“全灾种、大应急”的综合应急救援。全队伍年接处警量从2018年的117.3万起增加到2021年的196.3万起,增幅67.3%。主要特点是:

一是始终坚持“两个至上”。我们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到第一位、落到实处。2018年以来,共从火灾及各类灾害事故救援现场救出遇险被困人员80.8万人、疏散转移220万人。

二是始终坚持实战牵引。根据职能任务需要,优化力量和装备体系,组建高层、化工、地震、山岳、水域和雨雪冰冻等专业救援队3500余支,新增各类特种消防车和消防船艇9800余辆(艘),消防员防护装备296万件套,抢险救援器材164万件套,布点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处160个。

三是始终坚持练兵备战。围绕建设一流战斗力,坚持24小时驻勤备战,保持枕戈待旦、快速反应的备战状态,积极开展全员岗位大练兵,并连续两年组织“应急使命”部省联合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着力提升专业处置水平和应对大震巨灾能力。

四是始终坚持科学指挥。推动完善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救援专业指挥和联动机制,建成消防救援智能指挥“一张图”,先后12次组织大规模、跨区域的增援行动,多力量、大兵团协同应对2020年的南北方洪涝、2021年的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2022年长沙“4·29”自建房坍塌和近期的重庆森林火灾等重特大灾害事故,这充分彰显了我国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新体制新优势。

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应急管理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改革决策非常英明。我们将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训词精神,牢记领袖嘱托,坚决做到召之即来、战之必胜,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始终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是,重大突发事件具有高度复杂性、复合性和跨界性。在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救援现场,我们经常看到多种救援力量一起救援,请问应急管理部在组建以后,在统筹应急力量建设和指挥调度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消防救援局局长琼色:

谢谢您的提问。统筹应急力量建设、统筹应急指挥调度是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对标“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不断强化力量建设、优化指挥调度。

在统筹应急力量建设上,重点是做到“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体系牵引,推动构建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行业领域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二是突出科学布局,重点建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在全国布局建设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并统筹加强航空、自然灾害等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三是突出基层基础,推动应急力量向社区、村居、企业等延伸,在重点地区、重要场所建设微型消防站、应急救援点,提升基层自救能力和先期处置水平。

在统筹应急指挥调度上,重点做到“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统一指挥,健全军地间、部门间、区域间联动机制,做到救援行动“一盘棋”。

二是强化现场指挥,推进灾害事故现场指挥机构建设,完善现场指挥运行模式,积极探索形成多种应急力量参与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实现救援现场规范有序。

三是强化专业指挥,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加强会商研判,科学决策指挥,最大限度抢救人员生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确保救援效率效能最大化。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两年应急管理部在打击假冒特种作业操作证,维护特种作业人员权益方面的力度越来越大了,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呢?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宋元明:

谢谢你的提问。特种作业人员一共有10类,比如电工、电焊工、登高作业人员等等,这个群体是我们企业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他们所从事的作业安全风险比较高,也容易发生事故。因此,法律明确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考核合格并持证上岗。目前,全国一共有1700多万名特种作业人员,每年大约有200万人要进入特种作业这个群体。但是近年来我们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的驱动,假冒应急管理部门政府网站,伪造、买卖假冒证书,搞虚假宣传,诱导从业人员上当受骗。一些从业人员被虚假网站或者“包考包过”这种虚假广告所欺骗,取了“假证”,这严重侵害了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也导致一些不具备基本安全技能的人员从事高风险的作业,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重大隐患。对此,我们主要从加强监管和热情服务这两个方面发力,维护大家的权益。

第一个方面就是打击假证。应急管理部联合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打击假冒政府网站制售假证的专项行动。这一年来,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指导企业自查自改,通过全国统一证书查询平台核验证书3178万人次,对企业执法检查30多万家,查处无证上岗的人员9855人,发现拿假证的人员1343人。通过查假证我们发现了一些线索,及时向公安部门移交,移交线索313条。与此同时,各级公安机关雷厉风行,破获了制售假证案件15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99名,打掉造假团伙44个,关停假冒的网站461个,查获了假证、印章10万余件,从假冒网站后台的数据梳理出假证27万个,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目前,我们两个部门已经建立起常态化的打假工作机制,只要发现一起就快速果断地查处一起。

另一个方面就是热情服务。一是开展特种作业人员跨省通办。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跨地区跨层级的内部数据的互联互通,从业人员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工作所在地就近参加培训考试,申请取证、换证,我们的特种作业人员,不管你在哪个地方,不一定非要回到户籍所在地办证,在工作的地方地级市以上的城市,就可以在这儿申请换证、申请考试,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人员少跑路”。二是要推行电子证书。电子证书与实体证书具有同等的效力,特种作业人员可以通过应急部的网站随时随地免费下载电子证书,大家再也不用担心证书丢失或者被企业扣押的问题。目前我们已经核发的新版电子证书1364万张。三是在应急部网站我们建立了全国统一证书查询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快速辨别证书是真的还是假的,在平台上查不到的证书就是假证。同时,我们这个平台还提供各地的考试机构、培训机构基本信息,方便从业人员自主选择、就近参加培训考试,避免被虚假宣传诱导上当受骗。

下一步,我们还要按照“放管服”的要求,继续优化服务,为广大特种作业人员提供便利。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请问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在应对大灾巨灾方面做了哪些准备?谢谢。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周学文:

谢谢你的提问。我们国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始终聚焦大灾巨灾应急准备,具体来讲,主要是强化“五个准备”,实现“五个提升”:

一是强化机制准备,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整体应急能力实现提升。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建立军地协调、应急交通、航空救援等方面的联动机制,健全完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力量联建、行动联保的工作制度,形成了各有侧重、优势互补、互为支撑的应急联动格局,有效提升了一体统筹、一体运行、一体联动的整体合力。

二是强化预案准备,依案响应、依案应对的应急意识实现提升。积极适应新一轮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国家和省级修订发布专项、部门应急预案650多个,市和县级的预案修订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同时,加强预案动态管理、检查评估、宣传解读等工作,充分发挥预案平时牵引应急准备、灾时指导救援行动的功能,有效地提升了各级依案应对的应急意识。

三是强化力量准备,常态预置、梯次搭配的应急救援行动实现提升。我们根据灾害风险研判趋势,每年年初应急管理部与相关部门会商,研究部署应对重特大灾害应急力量准备工作,分区域、分方向统筹落实消防、军队、专业和社会等应急力量,同时明确力量编成、担负任务、专业搭配和投送批次,有效提升了快速反应、高效救援的能力。同时,我们加快推动先进救援装备的研发和配备,在长江、淮河流域建设列装大型水上工程抢险救援船舶,尤其是动力舟桥在河南新乡洪涝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网民称为“救援航母”。

四是强化能力准备,高效协同、精准救援的应急救援战法实现提升。坚持以应急演练为平台,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练指挥、练协同、练战法、练保障,检验预案、锤炼队伍、提升能力。这两年,应急管理部分别会同四川省和甘肃省联合举办了两次抗震救灾大型实兵演练,参演队伍在真实环境、复杂条件下接受检验。各个地方也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有效提升了多灾种应对、多力量联合、多技术融合的救援能力。

五是强化物资准备,联储联供、联调联保的应急保障能力实现提升。我们因地制宜增加应急物资储备,满足大灾巨灾的应对需求;优化储备物资的品种、规模、分布和标准,依托国家应急资源管理平台优化物资调配,对接物流企业完善应急物流保障体系,有效提升了布局合理、高效调用、快速到位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谢谢。

陈文俊:

如果大家没有问题,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再见。

来源:国新网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邮箱:ggxy023@nwu.edu.cn 电话:029-88308093 登录
陕ICP备28765498号